[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73653.6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谷伟;李钰彤;施弘湛;黄伟健;毛欣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N7/18 | 分类号: | H04N7/18;H04N13/332;H04N13/275;G06V20/2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增强 现实 技术 远程 作业 指导 方法 | ||
1.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AR远程终端对需远程作业指导的技术区域进行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
S2:AR远程终端针对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AR建模图像;
S3:AR指导终端接收并展示AR远程终端针所发送的AR建模图像;
S4:AR指导终端对AR远程终端进行技术指导;
S5:AR指导终端及AR远程终端实时对远程作业技术区域的AR建模图像进行更新;
S6:AR远程终端对远程作业完成后的技术区域进行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
S7:AR指导终端对远程作业完成后的技术区域AR建模图像进行复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远程终端对需远程作业指导的技术区域进行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的步骤,包括:
S101:远程工作技术人员佩戴并启用AR远程终端,利用AR远程终端上的摄像头对需远程作业指导的技术区域进行实时采集,采集视角为远程工作技术人员视角,摄像头通过摄像模块进行控制;
S102:采集完成后,将所采集到的需远程作业指导技术区域的图像数据传送至CPU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远程终端针对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的影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AR建模图像的步骤,包括:
S201:CPU处理模块对摄像模块所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图像数据中每个像素点的深度信息,结合现实场景画面的图像之间具有对应位置关系,配合成像模块合成生成需远程作业指导技术区域的AR建模图像;
S202:AR远程终端将CPU处理模块生成的AR建模图像发送至AR指导终端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指导终端接收并展示AR远程终端针所发送的AR建模图像的步骤,包括:
S301:AR指导终端通过网络模块接受AR远程终端针所发送的AR建模图像;
S302:AR指导终端通过显示模块在显示屏幕上对AR建模图像进行呈现显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指导终端对AR远程终端进行技术指导的步骤,包括:
S401:指导人员通过AR指导终端对AR建模图像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指导发送模块将技术指导的信息以语音或文字的模式发送至AR远程终端;
S402:远程工作技术人员于AR远程终端上通讯模块收到AR指导终端所发送的技术指导的信息,技术指导的信息通过成像模块成像至AR远程终端眼镜上,根据信息进行远程作业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指导终端及AR远程终端实时对远程作业技术区域的AR建模图像进行更新的步骤,包括:
S501:在远程工作技术人员进行远程作业操作的同时,AR远程终端对工作区域进行实时采像,并实时将图像数据信息发送至AR指导终端;
S502:AR指导终端中的更新模块对AR建模图像进行实时的更新,指导人员通过AR指导终端实时观察图像更新,并即时发送新的技术指导的信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远程终端对远程作业完成后的技术区域进行现实场景画面的采集的步骤,包括:
S601:重复S1-S3的步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远程作业指导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R指导终端对远程作业完成后的技术区域AR建模图像进行复检的步骤,包括:
S701:指导技术人员通过AR指导终端,针对AR远程终端对远程作业完成后的技术区域现实场景画面采集所生成的AR建模图像进行技术检查;
S702:检查无误,即可完成远程作业指导工作,检查有误,则重复S4-S6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365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8MnS6钢奥氏体晶粒度的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刷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