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72627.1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7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群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C11/20 | 分类号: | A45C11/20;A45C13/02;A45C13/00;A47J36/16;B01F27/93;B01F35/92;B01F101/06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丁鹏 |
地址: | 314205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搅拌 功能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有盒体和扣接在盒体上的盒盖,盒体的内侧设有内锡箔层,盒体的外侧设有外锡箔层,内锡箔层与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内注水腔,外锡箔层与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外注水腔,盒体的上端具有注水槽,注水槽分别连通内注水腔和外注水腔,盒盖的中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安装在盒盖上,转轴可拆卸的连接有搅拌筷,盒盖内部设有若干条热气槽。本发明的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既可以作为自热餐盒的内盒使用,也可以直接在火源上加热单独使用,加热过程中能够利用产生的热蒸汽自动搅拌食品。节约了餐盒的成本,提高了餐盒的功能性,与食品一起销售附加值更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餐盒要么是正本高、可以重复使用的金属、玻璃、食品级塑料餐盒,要么是普通塑料制成的一次性餐盒。这两种餐盒都只能作为食品容器使用,方便转移食品。当食品需要加热或者煮熟时,上述餐盒都不适合直接被加热,需要将食品转移至准备好的锅中进行加热。食用完成后需要清理锅铲等工具,非常不便。也不适合野外野餐时使用。随着自热火锅、自热米饭等可以自动加热的食品的兴起,这类购买后只需简单操作即可的速食品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选择。但是这类速食品在使用发热包进行加热时需要餐盒能够承受高温,对餐盒材质要求高,同时加热过程中完全靠发热包一次性发出的热量,无法二次加热。且加热过程中无法对食品进行搅拌,否则热气大量溢出,食品无法完全煮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包括有盒体和扣接在盒体上的盒盖,所述盒体的内侧设有内锡箔层,盒体的外侧设有外锡箔层,所述内锡箔层与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内注水腔,外锡箔层与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外注水腔,所述盒体的上端具有注水槽,注水槽分别连通内注水腔和外注水腔,所述盒盖的中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叶轮,叶轮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安装在盒盖上,盒盖上设有供转轴活动插入的的插槽,转轴穿过插槽后可拆卸的连接有搅拌筷,盒盖内部设有若干条热气槽,热气槽的一端在盒盖的下表面形成进气口,另一端在盒盖的上表面形成出气口,出气口位于安装槽内,进气口与注水槽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盒体的横截面为方形,盒体的四角设有设有扩口槽,所述注水槽分别位于盒体的四周,注水槽的两端分别连通一个扩口槽,所述进气口分别位于相应扩口槽的正上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热气槽的数量为四条,所述叶轮包括有若干均匀间隔设置的扇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搅拌筷的数量为两根,所述转轴的下端连接有转板,转板上设有另个卡槽,所述搅拌筷的上端分别可拆卸的卡入卡槽内,两根搅拌筷以转轴为中心对称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注水槽的两侧分别设有卡接槽,卡接槽首尾相连,所述盒盖上有两条分别与卡接槽相对应的卡接凸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盒盖扣接有外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盒体四周以及底部均设有若干瓦楞槽,盒体四周的瓦楞槽均竖直设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内挡环,内挡环与插槽同轴,叶轮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外挡环,外挡环与转轴同轴,外挡环的内径大于内挡环的外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挡环的内径从下往上逐渐增大。
具有自动搅拌功能的餐盒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水注入注水槽,注水槽中的水顺着注水孔分别进入到内注水腔中和外注水中;盒体内的食品按照要求加适量水,将盒盖盖紧在盒体上,将盒体放在火源或者热源上直接加热,热量将内注水腔和外注水腔中的水加热形成热蒸汽,同时将盒体内的食物加热。内注水腔和外注水腔中形成的热蒸汽从注水槽进入热气槽,并在出气口喷出,带动叶轮转动,叶轮转动通过转轴带动搅拌筷转动,对盒体内的食品形成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群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群鹿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26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