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化二氧化碳固碳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72281.5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8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余锦涛;马晓宇;张长波;倪晓芳;商照聪;孙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化工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04 | 分类号: | C12M1/04;C12M1/34;C12M1/02;C12M1/36;C12M1/38;C12M1/00;C12N1/12;B01D53/30;B01D53/62;B01D53/84;C12R1/89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褚明伟 |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二氧化碳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化二氧化碳固碳系统,包括设备筒体,在设备筒体内设置有中空旋转轴,中空旋转轴与外部的旋转驱动相连,支撑用光源管分布在中空旋转轴上,支撑用光源管末端与搅拌螺带连接,中空旋转轴上开设有小孔,设备筒体与换热装置相连,设备筒体上设置有进料开关阀、CO2加入调节阀、pH值调节液调节阀、pH计、排料口、排气口、温度变送器以及CO2浓度检测仪,CO2加入调节阀与中空旋转轴相连通。通过水体内温度、pH值、CO2浓度等的监测和反馈,实时调节成较为适合的固碳环境,并通过设备内部旋转光源及外部固定光源的光照,实现设备内部微生物的均匀照明,通过搅拌螺带的搅拌保证了培养液的均匀性,从而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二氧化碳固碳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固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二氧化碳固碳系统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由于CO2排放的不断增加以及森林面的找不见减小,造成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尤其是很多固碳微生物在固碳的同时还能够释放大量的氧气,为空气补充氧气来源的同时其自身的营养价值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固碳微生物的工业化智能化培养将会是未来环保行业乃至大健康行业的又一个增长点。
目前传统固碳微生物(如螺旋藻)养殖方式主要为“跑道”培养器,箱式培养器等。传统固碳微生物养殖方式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放大养殖时容易受到场地面积影响,另一方面,目前的养殖设备内部容易沉积杂质,不容易清晰,滋生霉菌,对后续固碳微生物养殖不利。将固碳微生物养殖(固碳)能够工业放大,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实时环境调节的系统,目前国内很少遇见,尤其固碳设备容易清洗的方面还处于空白阶段。
专利“一种二氧化碳培养设备”(201810622356.7)提供的系统包括上箱体、下箱体、箱门、启动按钮、把手、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旋钮、二氧化碳湿度调节旋钮、温度调节旋钮、底板、支撑脚、升降结构,上箱体位于下箱体顶端,箱门固定在下箱体外侧,启动按钮位于箱门外侧,把手固定在箱门外侧,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旋钮、二氧化碳湿度调节旋钮、温度调节旋钮都固定在上箱体外侧,升降结构位于下箱体底端,底板固定在升降结构底端,底板底端设有多个支撑脚。该发明能够对培养箱内的滋生的霉菌进行有效杀除,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被污染。但该装置无法保证装置内部培养基以及光照的均匀性,且培养后的箱体棱角很多容易出现死角,不容易清晰干净,造成霉菌滋生,影响后续固碳生产。
专利“一种多功能二氧化碳培养装置”(201420085763.6)提供,包括箱体和箱门,在箱体内设有一层横向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置卡座,卡座上活动连接混液桶;所述的隔板上还设有活动连接的烛桶;在箱体壁上设有通气孔和控制阀孔,所述的通气孔和控制阀孔均设有密封盖,所述的通气孔用于连接二氧化碳储罐;所述的混液桶包括上液桶和下液桶,上液桶与下液桶活动连接,其中上液桶呈锥形结构,该上液桶的下部通过导液管与下液桶联通,在导液管上设置控制阀,控制阀的控制杆与控制孔相配合。该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功能多样,能够根据使用场所和目的选择不同培养方式,可广泛用于教学、试验、科研、临床使用。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仅为小试或者试验使用,无法进行智能化固碳微生物批量固碳操作。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固碳系统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二氧化碳固碳系统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智能化二氧化碳固碳系统通过水体内温度、pH值、CO2浓度等的监测和反馈,实时调节成较为适合的固碳环境,并通过设备内部旋转光源及外部固定光源的光照,实现设备内部微生物的均匀照明,通过搅拌螺带的搅拌保证了培养液的均匀性,从而实现了智能化高效化二氧化碳固碳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化工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化工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22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