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及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72158.3 | 申请日: | 2022-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15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郭文飞;杜皓;郭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30/27 | 分类号: | G06F30/27;G06K9/62;G06N3/04;G06N3/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严彦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nn 信息 融合 gnss 海面 风速 反演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出DDM特征,然后与镜面反射点的经纬度、RCG、信号入射角、有效波高进行特征融合,输入风速反演模型,输出反演风速,实现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构建DDM与对应有效散射面积的卷积输入向量及镜面反射点的经纬度、RCG、信号入射角、有效波高的辅助向量;
步骤S2,将卷积输入向量和辅助向量输入风速反演模型,输出对应的反演风速;所述风速反演模型为基于CNN的有效特征提取及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S1.1,将GNSS-R数据与有效波高数据进行时空匹配;
步骤S1.2,将GNSS-R L1b BRCS DDM与对应大小的有效散射截面面积组合成卷积层输入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S1.3,将与DDM对应的镜面反射点的经纬度、RCG、信号入射角、有效波高组合成辅助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的基于CNN的有效特征提取及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包括输入层,三层卷积层C1-C3,特征融合层O4,三层全连接层F5-F7,以及输出层;C1层卷积核尺寸为5*5,卷积核个数为16;C2层卷积核尺寸为5*5,卷积核个数为8;C3层卷积核尺寸为3*3,卷积核个数为4,且设置概率为0.5的dropout;BN衰化系数为0.99,激活函数均为ReLU;O4层用于融合卷积层输出及辅助信息,神经元个数为33;F5层神经元个数为128,激活函数为tanh,用于提升模型的非线性程度;F6层和F7层神经元个数分别为64和8,激活函数均为ReLU,保证输出风速反演值为正,最后输出CNN反演风速;评价指标为RMSE及bia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的训练过程,实现方式如下,
对指定日期范围的GNSS-R数据集、风速数据集和有效波高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后,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将GNSS-R L1b BRCS DDM与对应大小的有效散射截面面积组合成卷积层输入向量并归一化,对应的镜面反射点的经纬度、RCG、信号入射角、有效波高组合成辅助向量,这两个向量共同组成一个训练样本;
设定损失函数为MSE函数,采用mini-batch方法训练基于CNN的有效特征提取及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batch_size设定为64,总的epoch设定为100,优化器选择RMSProp;
通过训练集中提取的batch不断训练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建立卷积层输入向量与辅助向量与风速之间的映射关系;
训练完成后,利用测试集对保存下最优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模型进行性能测试,给出风速反演结果的RMSE和bia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CNN多信息融合的GNSS-R海面风速反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预处理实现方式如下,
通过python脚本批量获取GNSS-R DDM数据及对应的有效散射面积、信号镜面反射点经纬度、信号入射角数据,风速参考数据和有效波高数据;
计算GNSS-R样本中的RCG;
将GNSS-R数据与风速数据和有效波高数据根据时间和空间进行匹配;
以RCG、GPS卫星类型、质量控制标识、掩星事件、是否存在空值作为筛选条件对数据集进行质量控制;
将筛选后的样本按照预设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721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