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69347.5 | 申请日: | 202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67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朱菲莹;方勇;宋荣;周小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22/25;C05G3/30;C05G3/40;C05G5/20 |
代理公司: | 重庆智诚达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89 | 代理人: | 龚世妍 |
地址: | 410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精 茶树 套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属于黄精茶树套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方法:(1)茶园整地:冬季对茶园进行翻耕、浅耕除草,平整畦面;(2)黄精种植:在黄精种植坑中加入农家肥,取黄精种茎种植于黄精种植坑内,覆土压紧,浇透水;(3)田间管理:①种植管理:间隔2‑3个月除草,喷洒霉菌杀菌剂;间隔5‑6个月施套种混合肥并保持适时排灌;当黄精出现花芽时,摘去黄精花芽;在夏季调节茶叶幼苗的荫蔽度;②灌溉排水: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大雨及时排水;(4)病虫害防治:每亩悬挂杀虫装置,防治病虫害。解决黄精与茶树套种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频繁施肥除虫提高成本,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精茶树套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是一种比较有经济价值的植物,既可以日常食用,也可以用作医疗保健,同时还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黄精茎高50-90cm,一般种植在海拔800-2800米,种植土壤需要湿润、质地疏松,pH在5.5-7.2适宜,但是黄精种植不能连作,主要病虫害为黑斑病、叶斑病、根腐病、蛴螬。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嫩枝无毛,适合于pH在4.5-6.5透气性、透水性、蓄水性、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年需雨量1500mm左右,过多或过少会影响茶树品质,茶树主要病虫害为茶毛虫、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食叶类害虫和吸汁性害虫以及炭疽病、茶云纹枯叶病、黑腐病等病害。
林下种植黄精则是以森林环境为基础在林间种植,这一种植方式能够满足黄精生长的需要,而且随着林下种植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林下种植黄精在节省林地空间、生态平衡发展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套种植物一般选取杉木、松树等针叶林或枫香、樱桃以及壳斗树种等林分,郁闭度0.4-0.6左右。但是商品茶树植株较矮与黄精套种时不利于机械化整体作业,管护成本增加,同时也不利于病虫害防治,因此黄精与茶树套种时应提高管护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栽培及后续养护管理水平,有效保证黄精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解决黄精与茶树套种过程中机械化程度低,频繁施肥除虫提高成本,同时提高种植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的问题。
一种黄精与茶树套种方法,所述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茶园整地:冬季对茶园进行翻耕、浅耕除草,平整畦面;
(2)黄精种植:在深耕后的土壤中喷洒霉菌杀菌剂后挖黄精种植坑,在黄精种植坑中加入农家肥,取黄精种茎种植于黄精种植坑内,覆土压紧,浇透水;
(3)田间管理:
①种植管理:间隔2-3个月除草,喷洒霉菌杀菌剂;间隔5-6个月施套种混合肥并保持适时排灌;当黄精出现花芽时,摘去黄精花芽;在夏季调节茶叶幼苗的荫蔽度;
②灌溉排水: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大雨及时排水;
(4)病虫害防治:每亩悬挂杀虫装置,防治病虫害。
进一步,所述茶园整地步骤中,于茶树根茎部30-35cm处翻耕,深度为20-25cm,于茶树树冠下浅耕,深度为10-15cm。
进一步,所述黄精种植步骤中,深耕深度为20-30cm,霉菌杀菌剂喷洒密度为0.6-0.7kg/m2。
进一步,所述黄精种植的行株距为32×17cm。
进一步,所述农家肥的用量为2-2.5kg/坑,套种混合肥用量为3.5-4kg/坑。
进一步,所述种植管理步骤中,调节荫蔽度的具体操作为:在茶叶幼苗荫蔽不足之处用拉绳将靠近密林的黄精枝叶拉拢过来调节荫蔽度,使得茶叶幼苗的荫蔽度0.6-0.7。
进一步,所述套种混合肥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湖南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693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