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颧骨修复假体和颧骨缺损修复设计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59285.X | 申请日: | 2022-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8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汪强兵;郭瑜;冯科瀚;张莹;郑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瑞云 |
| 地址: | 510530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颧骨 修复 缺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成型的修复主体(1),所述修复主体(1)上具有颧骨主体区(11)、颧弓区(12)和眼眶区(13);
所述眼眶区(13)、所述颧骨主体区(11)和所述颧弓区(12)分别延伸有翼部固定区(14);
所述翼部固定区(14)具有固定通孔(5),所述翼部固定区(14)设有仿骨小梁多孔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眶区(13)、所述颧骨主体区(11)和所述颧弓区(12)构成主体区(8),所述主体区(8)的中部设有多孔轻量化通孔结构(7),所述多孔轻量化通孔结构(7)包括多个贯通所述主体区(8)的轻量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轻量通孔的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泰森多边形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翼部固定区(14)包括第一翼部固定区(141)、第二翼部固定区(142)和第三翼部固定区(143);
所述眼眶区(13)延伸连接所述第一翼部固定区(141);
所述颧骨主体区(11)延伸连接所述第二翼部固定区(142),所述第二翼部固定区(142)包括分支出的第一固定分区(1421)和第二固定分区(1422);
所述颧弓区(12)延伸连接所述第三翼部固定区(1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固定分区(1421)和所述第二固定分区(1422)均至少包括2个所述固定通孔(5);
所述第一翼部固定区(141)包括至少3个所述固定通孔(5);
所述第三翼部固定区(143)包括至少3个所述固定通孔(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翼部固定区(14)上的所述固定通孔(5)的延伸方向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眶区(13)、所述颧骨主体区(11)、所述颧弓区(12)和所述翼部固定区(14)均具有外轮廓边缘实体(9);所述翼部固定区(14)具有固定通孔边缘实体(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通孔边缘实体(10)与所述翼部固定区(14)的所述外轮廓边缘实体(9)形成仿骨小梁多孔填充区域(144);
所述仿骨小梁多孔结构(6)设置在所述仿骨小梁多孔填充区域(144)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颧骨修复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仿骨小梁多孔结构(6)的孔径为300-650um,整体孔隙率为60%-80%。
10.一种颧骨缺损修复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数据获取:获取患者整个头颅的DICOM格式的二维医学影像,二维医学影像包括扫描间距小于1mm的CT图像和MRI图像中的至少一种;
b、三维重建:将DICOM格式的二维医学影像导入医学影像处理软件mimics以进行三维重建,并基于三维重建后的图像生成stl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
c、健侧镜像:将所述stl格式的三维图像数据导入3-matic软件,评估患测颧骨缺损和健侧颧骨情况,构建颅骨矢状面,并以此中心对称面对整体头颅进行镜像,健侧颧骨部位完美填充患者颧骨缺损部位;
d、数据分割:在3-matic软件中,对填充颧骨缺损部位进行分割,最终获得患侧额骨、上颌骨、颞骨及健侧颧骨的三维模型数据;
e、假体设计:
e1、整体设计:将所述三维模型数据导入三维设计软件,基于患侧颧骨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假体颧骨主体区、颧弓区、眼眶区,确保假体形态与患侧颧骨形态及表面特征基本一致;基于健侧额骨、上颌骨、颞骨骨面形态设计翼部固定区,不同的翼部固定区与对应的具体骨面完全贴合,并完成各翼部固定区的固定通孔的设计;
e2、多孔区域分割:根据假体内表面边缘外轮廓及翼部固定区的固定通孔的内表面边缘轮廓,分割出仿骨小梁多孔结构区域;根据假体内表面边缘外轮廓与主体区中心部位,分割出轻量化结构区域;
e3、仿骨小梁多孔设计:仿骨小梁多孔结构区域进行有序或者随机仿生多孔骨小梁填充,孔径为300-650um,孔隙率在60%-80%之间;
e4、布尔合并:将颧骨修复假体的实体部分与仿骨小梁多孔结构和多孔轻量化通孔结构进行布尔运算合并,得到患者的颧骨假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州赛隆增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28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