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井下与露头的资料对台地-海槽相区等时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9135.9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隆;谭秀成;许强;肖笛;杨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方圆智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68 | 代理人: | 王悦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井下 露头 资料 台地 海槽相区 地层 构建 方法 | ||
1.一种基于井下与露头的资料对台地-海槽相区等时地层格架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选取地层顶底出露完整且具有相变特征的台地-海槽野外露头,进行剖面详细观察与实测,包括:野外典型岩性界面识别、沉积特征、岩石类型、地层真厚度的测量、高精度且密集采样;依据岩石类型发育特征及自然伽马仪测定间隔的要求,结合剖面发育特征,垂直于剖面画测线,对剖面进行测点标定及编号,并做记录;
2)、按野外露头已标定的测点,利用自然伽马仪,测定GR、U、TH、K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按照层号及深度,建立露头GR曲线与U/TH曲线,测量精度0.2m,并与周缘井位的测井的GR曲线与U/TH曲线进行对比,分析数值、纵向变化的差异;
3)、依据测点分布特征,选取岩石样品,磨制岩石薄片,利用单偏光显微镜,采用微观组构分析技术,对岩石薄片进行观察鉴定,按照岩石分类标准,结合岩石宏观特征,明确岩石类型及发育特征;依据岩石沉积特征,选用宏微观结合的手段,厘定沉积微相类型,确定岩石相序组合;
4)、基于野外露头资料、岩石薄片资料与GR和U/TH曲线,进行野外露头层序界面识别,确定不同界面特征及识别标志,并划分单剖面纵向地层层序;
5)、依据野外剖面的分布位置,结合取心完整率及发育特征,优选出该剖面周缘的取心井,进行详细的岩心观察及采样磨片,利用微观组构分析、宏微观结合的技术手段,总结岩石类型,将其与野外剖面的岩石类型进行对比,明确其相互间的差异;
6)、基于测井曲线、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石宏微观发育特征及其岩石-电性对应关系,采用频谱分析和宏微观结合的技术手段,对取心与测井进行岩心归位,建立岩石与测井曲线、成像测井的匹配关系;
7)、基于岩石与测井曲线的匹配关系,以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结合岩心宏微观特征,利用频谱分析法,进行单井层序界面识别,明确不同层序与测井曲线、成像测井发育特征,并划分单井纵向地层层序;
8)、基于已有的单井、单剖面层序格架,依据平面分布位置,采用频谱分析技术,构建地表地腹跨相区等时地层格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单剖面纵向地层层序包括:
典型层序界面在台地相区的野外特征为:
界面之上以含泥质薄层状碳酸盐岩为主,若相变为海槽相则以较深水的薄层状含泥质碳酸盐岩、泥页岩、硅质岩为主;
界面之下为厚层-块状碳酸盐岩,有时可见岩溶系统与角砾发育;
典型层序界面在台地相区的曲线特征为:
界面之上GR曲线正偏移,如果界线上地层转变为海槽相,则U/TH曲线正偏移正偏移,代表GR曲线的偏移主要由U贡献,U代表有机质,TH代表黏土成分,界面之下GR值较小,多呈箱装低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单井纵向地层层序包括:
典型层序界面在台地相区的曲线特征为:
界面之上GR正偏移,如果界线上地层转变为海槽相,U/TH曲线明显正偏移,GR正偏移主要由U贡献;
界面之下GR值较小,多呈箱装低值;成像测井上可见,层序界面是典型的岩性岩相转换面,界面之下多为亮色高阻块状碳酸盐岩,可见斑状暗色低阻岩溶系统,界面之上为薄层状沉积,泥质含量较高,电阻整体较低,呈暗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913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