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53875.1 | 申请日: | 2022-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7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刘文斌;卢怀畅;毛赏;薛春辉;姚垚;魏东;张一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8D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堆 热管 快速 启动 系统 | ||
本发明为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公开了一种优化热管冷态启动的方式,通过改善热管结构,建立了一套反应堆用热管快速启动的有效途径。所述热管系统由热管管体、吸液芯、蒸汽腔、加热元件以及供电元件等组成。本发明通过特定的结构将热管基础本体与供电元件连接,以实现电热启动。可应用于高温、中温、低温热管的启动,促使热管尽快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本发明实施范围广泛,简单方便和高效,可大为缩短热管启动时间,且效果会随着冷凝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小堆、车载移动堆、核动力潜艇、军民融合等广泛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括核能在内的能源领域以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具有传热效率高、运行稳定、压力损耗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反应堆中。热管根据温度分类为低温热管 (-270℃~0℃)、常温热管(0℃~200℃)、中温热管 (200℃~1000℃) 和高温热管 (1000℃以上)。自 1963年Grower等成功研制出高温热管以来,大批科研工作者开始从事高温热管研究。最近的几十年,众多科研工作者对高温热管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使其体系逐渐完善,被广泛应用在航天、能源、电子和化工等领域。热管作为一种高效导热的元件,其导热能力也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热管的运行必须小于热管的传热极限。热管的传热极限通常包括连续流动极限、冷冻启动极限、黏性极限、音速极限、夹带极限、毛细极限、冷凝极限、沸腾极限等。
在热管从冷冻状态启动过程中,如果只在蒸发段加热,冷凝段进行散热,那么蒸发端生成的蒸汽可能在绝热段或冷凝段再次冷冻,这将耗尽蒸发段来的工作介质,导致蒸发段干涸,热管无法正常启动工作,这就是热管的冷冻启动极限;在蒸汽温度低时,工作流体的蒸汽在热管内的流动受粘性力支配,即热管中蒸汽流动的粘滞阻力限制了热管的最大传热能力。粘性极限只与工质物性、热管长度和蒸汽通道直径有关。这是热管的黏性极限。很多情况下,蒸发段长度是固定的,是根据堆芯高度来确定的。而对于绝热段及冷凝段长度不能要求过短,否则难以散热,此时对于热管启动来说难度大大增大。
由于热管蒸发段位于热管反应堆内,周围由燃料组件包围;冷凝段处于反应堆外,与外部环境相接触,导致热管反应堆启动是一个复杂工程技术。现有技术中,反应堆的热管启动存在以下问题:正常工况下,燃料升温,热量传递给蒸发段,这部分热量一部分用于蒸发段工质自身升温,一部分继续沿着热管向冷凝段传递。冷凝段接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自身升温,一部分将热量导出,这不利于冷凝段内固态工质的融化,使得热管启动速度降低。反应堆内热管数量较多,采用电阻丝给单一热管加热并不方便。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促使热管反应堆的启动更加安全快速,以达到提高效率和经济性目的。
发明内容
为实现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目标,利用加热元件对热管冷凝段管壁外部进行加热,加快融化多热管内填充的工质,提高热管启动速度。
本发明的反应堆热管快速启动系统,包括,多个热管、燃料组件基体、电热元件,以及电源,其中,每一个所述热管的一端位于所述燃料组件基体内部,另一端位于所述燃料组件基体外部;所述电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燃料组件基体外部的所述热管外侧;所述电源与所述电热元件相连接,为所述电热元件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位于所述燃料组件基体内部;所述冷凝段位于所述燃料组件基体外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金属孔板,所述电热元件贯穿所述金属孔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孔板的孔数与热管数量相同,管径与所述热管相同,孔排列方式与所述热管束相同,金属孔附近上下延伸,增加金属孔板与所述热管冷凝段壁面的换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电热元件,为电阻丝或电热套管。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管内壁设置有吸液芯,在所述热管内形成填充有工质的蒸汽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3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