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载流子控制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51520.9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2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汪志刚;李雪;黄孝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强华时代(成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45 | 分类号: | H01L29/745;H01L29/749;H01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张小娟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载流子 控制 器件 | ||
1.一种混合型载流子控制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要工作单元以及至少一个耗尽型PMOS结构;所述主要工作单元包括栅控区以及晶闸管区,所述栅控区、耗尽型PMOS区以及晶闸管区从上而下设置,各所述耗尽型PMOS结构以相邻的形式并列设置;
所述栅控区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一绝缘材料(201)、第二绝缘材料(211)、第四电极(141)、第四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301)以及第四电极基区(401);
所述第一电极(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内,所述第四电极基区(401)设置于所述第四电极(141)下端,所述第四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301)设置于所述第四电极基区(40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的侧边;
所述栅控区包括第一电极(111)、第一绝缘材料(201)、第二电极(121)、第二绝缘材料(211)、第四电极(141)、第四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301)以及第四电极基区(401);
所述第一电极(11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内,所述第二电极(121)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材料(211)内,所述第四电极基区(401)设置于所述第四电极(141)下端,所述第四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301)设置于所述第四电极基区(401)内,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和第二绝缘材料(211)的侧边;
各所述耗尽型PMOS区均包括第三电极(131)、第五电极(151)、第三绝缘材料(221)、第五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411)、第一耗尽区域(431)以及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各所述耗尽型PMOS区按所述第五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411)和第一耗尽区域(431)均与第三绝缘材料(221)相接触连接的形式并列设置;
所述第三电极(131)设置于所述第三绝缘材料(221)内,所述第五电极(151)设置在所述第三绝缘材料(221)和第二绝缘材料(211)间,所述第五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411)设置在所述第五电极(151)下端,所述第一耗尽区域(431)设置在所述第五电极重掺杂欧姆接触区(411)下端,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材料(211)、第一耗尽区域(431)和第三绝缘材料(221)下端,所述晶闸管区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相邻,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设置在远离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的一端;
所述晶闸管区包括第一晶体管发射区(311)、第一晶体管基区(451)、第一晶体管集电极区(321)、缓冲区(331)、阳极发射区(471)以及第七电极(101);
所述第一晶体管发射区(311)设置于所述第四电极基区(401)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基区(451)设置于所述第一晶体管发射区(311)和第二绝缘材料(211)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集电极区(321)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材料(201)、第一晶体管基区(451)和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下端,所述缓冲区(331)和阳极发射区(471)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晶体管集电极区(321)下端,所述第七电极(101)设置于所述阳极发射区(471)下端,所述第一晶体管基区(451)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相邻;
所述第一晶体管基区(451)与所述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461)掺杂的浓度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强华时代(成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强华时代(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5152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效空气吸附除臭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存储器误码率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