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7204.4 | 申请日: | 2022-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89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涛;朱景鑫;韩磊;王守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06 | 分类号: | B60G3/06;B60G15/02;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上海老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434 | 代理人: | 葛瑛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微型 货车 横向 稳定 悬架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包括摆臂总成、减振器总成和前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摆臂总成由底架和连接组件构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内侧衬管和球头座,所述内侧衬管焊接于底架一端的两侧,所述球头座焊接于底架另一端的顶端架体上,所述内侧衬管通过螺栓与车架上的安装支架固定,所述球头座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连接有外侧球销,所述外侧球销与车架上的球销连接端头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悬架系统部件与车架总成的模块化装配,有效降低了因路面激励通过悬架系统传递给车身及驾驶室的振动,提升了驾驶舒适性,稳定杆提升了整车的侧倾刚度,增加了货车的转向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微型货车的燃油动力系统终将被纯电动系统取代,与传统燃油动力系统相比,纯电动系统取消了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动力部件,并将三电系统后置,有效改变了车辆的动力传动方式,节能且更加环保。
现有的前悬架多针对传统燃油车设计,车身前部质量大幅降低,导致前后轴荷比失衡,影响整车侧倾刚度,降低驾驶舒适性,其性能无法满足纯电动微型货车轻量化要求,本发明提供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电动货车车身前部质量大幅降低,导致前后轴荷比失衡,影响整车侧倾刚度,降低驾驶舒适性,性能无法满足纯电动货车轻量化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电动微型货车带前横向稳定杆的前悬架总成,包括摆臂总成、减振器总成和前横向稳定杆总成,所述摆臂总成由底架和连接组件构成,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内侧衬管和球头座,所述内侧衬管焊接于底架一端的两侧,所述球头座焊接于底架另一端的顶端架体上,所述内侧衬管通过螺栓与车架上的安装支架固定,所述球头座内设有衬套,所述衬套上连接有外侧球销,所述外侧球销与车架上的球销连接端头连接;所述减振器总成由外连接套总成、安装座、螺旋弹簧和减振柱组成,所述安装座通过螺栓与车辆前制动器总成的制动座锁紧固定,所述减振柱一端嵌合于安装座的槽孔内,另一端与外连接套总成的套体焊接固定,所述螺旋弹簧嵌套于减振柱上且通过螺栓与外连接套总成的套体锁紧固定,所述减振柱的侧端柱体上焊接有连接板;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总成由横杆和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组成,所述横杆的中间的杆体上嵌套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通过螺栓与摆臂总成的底架锁紧固定,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位于横杆的两端,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前横向稳定杆总成的横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总成呈“U”型结构,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两端焊接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通过螺栓与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的杆体锁紧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两端焊接有圆形螺头,所述圆形螺头包括圆形固定端头和圆形旋转端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的一端圆形螺头的圆形旋转端头通过螺栓与前横向稳定杆总成的一端锁紧固定,所述前横向稳定杆拉杆总成另一端圆形螺头的圆形旋转端头通过螺栓与连接板锁紧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衬套焊接于球头座的孔槽内,所述衬套与外侧球销的嵌合大小、结构匹配一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连接套总成的两侧设有固定孔,所述外连接套总成通过螺栓与车架上的减振器安装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在不大幅提升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悬架系统部件与车架总成的模块化装配,同时非承载式的车架总成有效降低了因路面激励通过悬架系统传递给车身及驾驶室的振动,提升了驾驶舒适性,稳定杆提升了整车的侧倾刚度,增加了货车的转向稳定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豪驰智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72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