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散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46358.1 | 申请日: | 2022-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0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高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H05K3/00;C22C38/14;C22C38/12;C22C38/10;C22C38/04;C22C38/02;C22C38/00;B22F1/00;B22F10/28;B33Y10/00;B33Y70/00;C04B35/08;C04B35/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佰智蔚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85 | 代理人: | 赵允洲 |
| 地址: | 31005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自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内设置导热粉,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设置空腔,所述空腔内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吸液芯和端盖,所述吸液芯具有吸水功能,所述吸液芯上设有若干孔状结构,所述吸液芯与导热部件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端盖上设有气孔,所述导热部件外部包覆陶瓷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芯为圆台状结构,所述吸液芯上的孔状结构为球型、椭球型、多边体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内设有冷却液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的空腔处设有冷却回流弧面。
5.一种自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导热部件的制备,以钛基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打印工艺制备导热部件,所述导热部件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导热部件的底部设置空腔;
步骤2:吸液芯的制备,采用光固化打印工艺制备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液芯,所述吸液芯上设有若干孔状结构;
步骤3:端盖的制备,制备与导热部件相配合的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气孔;
步骤4:吸液芯、端盖与导热部件的组装,将制备好的吸液芯、端盖依次装配入导热部件底部设置的空腔内,得到导热部件装配体;
步骤5:导热部件装配体的预处理,使其表面得到一层10~50微米厚度的多孔陶瓷层;
步骤6:外包复合陶瓷膏体的制备;所述外包复合陶瓷膏体的成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含以下原料:主体陶瓷72~75%、氧化钇1.8~2.4%、氟化钇1.0~1.5%、氟化镁0.8~1.2%、碳纳米管0.1~0.3%、纳米碳化钛0.1~0.3%、聚乙烯醇聚丁醛3.2~3.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2~2.5%、磷酸三乙酯0.5~0.8%,余量为无水乙醇;制备外包复合陶瓷膏体时,首先将磷酸三乙酯、主体陶瓷、碳纳米管、纳米碳化钛和无水乙醇进行混合并搅拌,随后加入聚乙烯醇聚丁醛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继续搅拌,最后加入氧化钇、氟化钇、氟化镁,再搅拌,得到外包复合陶瓷膏体;
步骤7:烧结成型,在导热部件上设置网格结构并铺设导热粉后,导热部件装配体与外包复合陶瓷膏体烧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散热基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导热部件的制备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按照比例配制金属粉末,各组分按照质量分数计包含:钛30.5%~32.5%、镍14.2~16.2%、钴5.6~6.4%、锰1.8~2.5%、钒1.2~1.5%、硅0.6%~1.2%、钇0.02%~0.05%、余量为铁;
步骤1.2:以步骤1.1配制的金属粉末为打印原料,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打印工艺制备钛基合金棒材;
步骤1.3:采用等离子旋转电极法以步骤1.2制备的钛基合金棒材为电极,制备钛基合金粉末;
步骤1.4:将步骤1.3制备的钛基合金粉末在真空环境下烘干,以烘干后的钛基合金粉末为打印原料,采用电子束选区熔化打印工艺制备导热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63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