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45253.4 | 申请日: | 2022-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40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任建全;傅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7/04 | 分类号: | C08J7/04;C23C14/20;C08L69/00;C08L33/12;C08L5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3 | 代理人: | 王亮 |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不透光 装饰 图案 汽车 内外 涂层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饰涂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包括有素材层、第一涂层以及第二涂层,所述的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交错在一起,第二涂层部分区域与第一涂层一同层叠并位于素材层的下表面,第二涂层剩余区域直接位于素材层的下表面。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素材层与PVD镀层以及颜色涂层相互结合,通过PVD、镭雕与涂装等涂层的组合,在达到透光装饰图案装饰效果的同时,实现透光或透波或遮光功能,整体外形美观,透波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装饰涂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汽车内外饰件在起到外观装饰的同时,还兼具发光或透波功能,如汽车发光标牌、ACC标牌等,对于传统的内外饰产品,一般采用电镀或涂装的工艺方式实现,很难实现透光、透波等功能,且装饰效果一般为单一颜色,很难实现图案装饰效果,尤其是在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技术方案上,现有技术还没有成熟的案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而提供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在起到装饰效果同时具有透光功能或透波功能或遮光功能。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素材层、第一涂层以及第二涂层,所述的第一涂层与第二涂层交错在一起,所述的第二涂层部分区域与第一涂层一同层叠并位于素材层的下表面,第二涂层剩余区域直接位于素材层的下表面。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素材层为透明材料,所述的素材层的材料为PC、PMMA或ABS材料其中一种,所述的素材层的上表面具有正面保护层,正面保护层为呈透明的涂层,所述的正面保护层通过喷涂、淋涂或印刷其中一种方式实现。
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一涂层为第一PVD镀层,所述的第二涂层为黑色或其他颜色的第一有色涂层。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一PVD镀层位于素材层的下面,第一PVD镀层覆盖素材层的下表面的部分区域,所述的第一PVD镀层为金属镀层,第一PVD镀层为铬、铟、铝等金属的其中一种或多种金属的合金,第一PVD镀层通过蒸发镀膜、磁控溅射、电子束镀膜三种方式的其中一种实现。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一有色涂层下表面具有粘结层、保护层其中一层或者为粘结层和保护层的两层结合,所述的粘结层和保护层通过喷涂、淋涂或印刷其中一种方式实现。
作为另一种方式,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一涂层为黑色或其他颜色的第二有色涂层,所述的第二涂层为透明涂层。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二有色涂层位于素材层的下面,第二有色涂层覆盖素材层的下表面的部分区域,所述的第二有色涂层通过喷涂、淋涂或印刷其中一种方式实现。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透明涂层的下表面具有第二PVD镀层,第二PVD镀层为金属镀层,第二PVD镀层为铬、铟、铝等金属的其中一种或多种金属的合金,所述的第二PVD镀层通过蒸发镀膜、磁控溅射、电子束镀膜三种方式的其中一种实现。
在上述的一种不透光装饰图案的汽车内外饰涂层结构中,所述的第二PVD镀层下表面具有后部保护层,后部保护层为透明或其他颜色的涂层,所述的后部保护层通过喷涂、淋涂或印刷其中一种方式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素材层与PVD镀层以及颜色涂层相互结合,通过PVD、镭雕与涂装等涂层的组合,在达到透光装饰图案装饰效果的同时,实现透光或透波或遮光功能,整体外形美观,透波性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嘉兴敏惠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52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