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及潜航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4560.0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2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瑞奇;张克龙;邹振海;吴君;肖颀;王晨阳;魏志国;李邦明;柯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5B1/02 | 分类号: | F15B1/02;F15B11/22;F15B13/06;B63G8/08;F03G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项辰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航 温差 动力 系统 | ||
1.一种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器、第一油缸、第二油缸以及油路组件;
所述换热器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内填充有相变工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设有内囊;
所述第一油缸设于所述第二油缸的周向,所述第一油缸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一活塞组件,所述第一缸体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油缸包括第二缸体和第二活塞组件,所述第二缸体具有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和所述第二活塞组件能够同步往复运动;
所述油路组件包括第一油路、第二油路和第三油路,所述第一油路用于连通所述内囊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蓄能器,所述第三油路用于连通所述第三腔室与外囊;
在所述相变工质发生相态变化时,所述内囊和所述外囊的体积均发生变化,用于驱动潜航器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组件包括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组件包括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杆背离所述第二缸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第一活塞杆背离所述第一缸体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板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油缸沿所述第二油缸的周向均匀布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的固定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缸体的固定端的端面齐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内筒和外筒;
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同轴设置,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和所述内筒的外壁面围合成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内筒的内壁面围合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内筒的筒壁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多个通孔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与所述第二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多个肋板;
所述肋板的一端与所述内筒的外壁面连接,所述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连接,所述多个肋板环向布设,相邻两个所述肋板、所述外筒的内壁面和所述内筒的外壁面围合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用于填充所述相变工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的截面由靠近所述外筒的一端朝向靠近所述内筒的一端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工质包括正十六烷和泡沫碳,所述正十六烷填充于所述泡沫碳的孔隙中。
10.一种潜航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潜航器温差能动力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456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叶片顶端的激光熔覆路径规划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电磁式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