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4107.X | 申请日: | 2022-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0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计敏;韩立新;陈喜;廖直友;吴玉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30/10;G16C60/00;G06F111/1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于婉萍 |
地址: | 24300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1.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依据熔滴构造形式,建立渣/金熔滴脱碳过程的几何模型,划分气相和液相计算区域,使用分块非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网格划分;
(2)对所述网格建立基本物理模型: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组分方程和VOF模型;
(3)定义气相以及渣/金相的材料属性,设置边界条件;
(4)指定初始条件,定义渣金气相间相互作用和分子扩散体积;
(5)运用编程耦合自定义模型,即气氛条件及其组分变化模型;
(6)设定监测变量:气相速度及碳元素质量分数,以及脱碳速率变化;
(7)对上述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并迭代求解;
(8)对整个计算区域初始化,对计算区域内代数方程组进行反复迭代,直到满足渣/金熔滴脱碳条件且满足守恒定律为止,即完成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
(9)依据渣/金熔滴变化保存机制,对计算结果进行后处理,获得不同碳质量变化分数下的相分布和组分浓度分布,以及扩散系数、各组分质量变化、脱碳速率的变化规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熔滴采用二维半圆形结构,对于双熔滴,半圆形渣/金熔滴间水平相切,网格采用Quad/pave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的材料属性包括密度和粘度,边界条件为:上下面为对称边界,气氛进口为速度边界,出口为压力出口边界。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气氛条件为:依据渣/金熔滴脱碳特点,考虑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中碳元素质量传输,即
C+CO2(g)=2CO(g)
C+H2O(g)=CO(g)+H2(g)
组分CO2和H2O平衡时的浓度由平衡分压计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组分变化模型如下:
CO2和H2O气氛下,各组分产生或消耗控制方程为:
渣/金熔滴中碳元素间脱碳速率主要受气相传质控制,即
组分i的扩散系数Di,m为
上式中,ρ为气相密度,Di,m为组分i的扩散系数,Xi为组分i摩尔分数,Dij为二元扩散系数,R为异相反应速率,α为气相体积分数,A为气液界面面积,V为单元体积,Yidiff为组分i浓度与平衡浓度间差,u为气相速度,Yi为组分i质量分数,Ji为组分i质量通量,R为异相反应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CO2和H2O气氛下渣/金熔滴脱碳行为的数值模拟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控制方程组进行离散化,计算过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和SIMPLE速度——压力藕合算法,压力插补格式采用PRESTO!格式,方程求解松弛因子采用默认值,相界面采用Geo-reconstruct方法重构;步骤(8)中,迭代的步长为1e-5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410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尾灯光源发光的徽标结构
- 下一篇:一种RNA细胞分子检验设备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