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及材料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42369.2 | 申请日: | 2022-04-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6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 发明(设计)人: | 翁瑶瑶;丁立鹏;贾志宏;程翔翔;陈家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C22C21/12 | 分类号: | C22C21/12;C22F1/057;C22C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灿烂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6 | 代理人: | 赵丽 |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l cu 合金 添加 sc 提高 性能 方法 材料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料:按照以下合金组分及质量百分比配制合金原料,Cu:2‑6wt%、Sc:0.01‑0.5wt%、Mn≤0.06wt%、Fe≤0.11wt%,余量为Al;S2.熔炼:将配制好的合金原料熔化得到合金熔体;S3.浇铸:将合金熔体浇铸到模具中,冷却得合金铸锭。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材料及其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空间技术、汽车领域中作为高硬度耐高温轻质材料中的应用。本发明解决了传统Al‑Cu合金材料在力学性能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及材料和应用,属于铝合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不仅是材料力学性能不断提升的印证,更是对后者提出了日益严苛的要求。对结构材料而言,工业选材不仅延续了传统概念上追求兼备高强度、高延性、高韧性的特点,同时在留足强度安全设计余量的前提下,结构轻量化设计也越来越引起关注。轻质合金材料的应用是不断追求结构减重,提升降低结构能耗,并以此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的必经之路与焦点问题所在。作为轻质合金材料最重要的一员,商用铝合金实际已经在室温服役性能指标上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因而在长期以来的研发工作与工业化生产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以可时效强化型铝合金为代表的高强铝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原子能及空间技术等战略性领域中成为替代钛合金、钢等较“重”金属材料的首选。国内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使用的铸造铝合金主要是Al-Si系铸造铝合金和Al-Cu系铸造铝合金。Al-Cu系铸造铝合金中使用较多的是ZL201、ZL201A、ZL204、ZL205A、ZL208合金。可以看出,Al-Cu系合金的工作温度接近300℃,Al-Cu系合金具有高的强度和优良的高温性能。
对于绝大多数铝合金而言,其力学性能在高温的服役环境中将快速降低,使其得了“软骨病”一般不堪大用。这往往导致材料选择顾此失彼,不得不在多数情况下做出“以重量换强度”的妥协。在实际服役环境中温升、应力等多重因素的耦合作用,轻质合金材料普遍存在的“不耐热”的短板,使得其在诸如航空/航空飞行器、电力传输等面对大动力/大功率时迫切期待结构减重的关键性应用受到了严格限制。而如何有效地克服轻质合金材料的性能缺点,是面向航空、航天、能源等战略领域的关键性需求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也是亟待着力突破的关键性问题与难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该法通过三级固溶热处理工艺和二级预时效工艺,经过多次热处理后,能够形成含Sc析出相,该析出相能够作为Al-Cu合金中Al2Cu析出相的形核点,促进其在时效过程中的析出强化作用,使得含Sc析出相的数密度和体积分数最多,促进Al-Cu-Sc合金的析出强化作用,并且Sc元素能够在析出相界面处偏聚,抑制析出相的粗化,能够显著提高合金的耐热性、强度和硬度。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获得的材料,该材料解决了传统Al-Cu合金材料在力学性能差的技术缺陷。
同时,本发明提供一种上述材料在航空、航天、原子能、空间技术、汽车领域中作为高硬度耐高温轻质材料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向Al-Cu合金中添加Sc提高合金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料:按照以下合金组分及质量百分比配制合金原料,Cu:2-6wt%、Sc:0.01-0.5wt%、Mn≤0.06wt%、Fe≤0.11wt%,余量为Al;
S2.熔炼:将配制好的合金原料熔化得到合金熔体;
S3.浇铸:将合金熔体浇铸到模具中,冷却得合金铸锭;
S4.去皮:将浇铸后的合金铸锭去除冒口及表面不均匀部分,使合金铸锭表面光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23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