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41680.5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2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谭厚章;阮仁晖;杨富鑫;熊小鹤;王毅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J3/66 | 分类号: | C10J3/66;C10J3/8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生物 解气 化产炭 系统 方法 | ||
1.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重载机动车,重载机动车上设置生物质破碎机(14)、提升机构、送料机构、热解气化筒(2)、外加热筒(3)以及内加热筒(5),热解气化筒(2)与内加热筒(5)形成环形空间,生物质破碎机(14)连接提升机构,送料机构的入口设置在提升机构顶部,送料机构的出口连接热解气化筒(2);内加热筒(5)、热解气化筒(2)和外加热筒(3)从内到外同轴设置;内加热筒(5)的前端设置气化气燃烧器(11),气固换热器(12)的热侧入口连接热解气化筒(2)的出料口,气固换热器(12)的冷侧的进出口分别连接氧气管道和气化气燃烧器(11);内加热筒(5)的烟气出口分别连通换热器(10)的热侧入口和外加热筒(3),一号换热器(10)的冷侧进出口分别连接热解气化筒(2)和气化气燃烧器(11);
内加热筒(5)沿着轴向分为直管段和螺旋段,所述螺旋段在内加热筒(5)的内壁设置内加热筒螺旋板(6),直管段中设置直段补燃氧气环(21),螺旋段设置螺旋段补燃氧气环(24),直段补燃氧气环(21)和螺旋段补燃氧气环(24)所在平面的法线方向与烟气时均流动方向一致,直段补燃氧气环(21)和螺旋段补燃氧气环(24)通过管道连通气固换热器(12)的冷侧出口,内加热筒(5)螺旋段的内壁设置内筒螺旋板,所述内筒螺旋板按照右旋方向设置;直段补燃氧气环(21)和螺旋段补燃氧气环(24)的进气管上设置氧气控制阀(19);外加热筒(3)的内壁设置螺旋板(4),螺旋板(4)按照左旋方向设置;直段补燃氧气环(21)包括依次连接的供氧母管(25)、分配支管(27)、环形支管(28)以及喷嘴(26);分配支管(27)呈辐射状布置,供氧母管(25)位于分配支管(27)的中心,喷嘴(26)沿环形支管(28)径向布置,相邻两个喷嘴(26)的出口方向相反;螺旋段补燃氧气环(24)的结构与直段补燃氧气环(21)结构相同;内加热筒(5)的烟气出口设置多个支管连接外加热筒(3),所述支管沿着外加热筒(3)轴向布置,每条支管上均设置调节阀,沿加热筒轴线方向,热烟气由多个支管外加热筒(3)、电动阀控制各热风管道中热烟气的流量,实现分段温区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加热筒(5)直管段靠近轴线处设置温度测点,螺旋段靠近内加热筒(5)内壁设置温度测点;热解气化筒(2)中沿轴向均匀布置温度测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置制氧装置(7)或氧气罐、气体换热器(8)以及二号换热器(9),制氧装置(7)或氧气罐的氧气出口依次连接气体换热器(8)的冷侧和二号换热器(9)的冷侧入口,二号换热器(9)的冷侧出口连接气固换热器(12)的冷侧入口;一号换热器(10)的热侧出口连接二号换热器(9)的热侧入口,外加热筒(3)的烟气出口连接气体换热器(8)的热侧入口,二号换热器(9)和气体换热器(8)的热侧出口连通有袋除尘(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其特征在于:热解气化筒(2)绕中心轴旋转,沿热解气化筒(2)内壁面周向等间隔设置有金属拨板(203),金属拨板(203)与热解气化筒(2)径向平行,金属拨板(203)的长边方向平行于热解气化筒(2)轴线,金属拨板(203)的短边延长线交汇于热解气化筒(2)中心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生物质热解气化产炭系统,其特征在于:提升机构采用斗提机(13),送料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螺旋输送机构(101)、料斗(1)和第二螺旋输送机构(102),第二螺旋输送机构(102)连接热解气化筒(2)的进料管(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168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