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伪智能标签、双向预测销售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40046.X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2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唯;马新达;高嘉泰;谷家硕;熊帝权;张淮清;侯世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G06Q30/02;G06F16/28;G06F17/18;G06N3/04;G06N5/00;G06N20/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6 | 代理人: | 郑鲲熙 |
地址: | 40004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伪 智能 标签 双向 预测 销售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伪智能标签、双向预测销售系统及方法,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柔性材料层、牵引层和双面胶层,还包括智能标签,智能标签设有芯片和天线电路,芯片放置在第一柔性材料层上表面,天线电路固定在第一柔性材料层上表面,第一柔性材料层在靠近芯片一侧开有机关缝隙;牵引层包括呈半圆形的第二柔性材料层,第二柔性材料层连接有半圆环形的撕拉式保险环,第二柔性材料层与第一柔性材料层和双面胶层固连,撕拉式保险环经穿过机关缝隙的牵引绳与芯片连接,双向预测销售系统设有上述的防伪智能标签,本发明在智能防伪标签上设置了撕拉式保险环开启装置起到对芯片位置的破坏作用,从而提升了其防伪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智能标签、双向预测销售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今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市场上的品牌竞争越发激烈,随之也在刺激着各品牌商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技术,然而市场上的仿制技术也不断地更新迭代。众所周知,假冒伪劣产品是通过单纯复制品牌甚至盗用品牌从而利用低劣产品甚至是不合格的有害产品来欺诈消费者,这不仅仅对商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造成了巨大损失,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国家的经济秩序。因此,商家企业致力于实施各种防伪手段并应用于自身商品上,尤其是贵重商品,更要做到防伪技术的难以复制性。市面上常见的比较好的防伪方式RFID标签和NFC标签,虽然可以利用电子标签ID号的全球唯一性来达到防伪的目的,但传统的电子标签也存在被二次盗用转移的可能性,因而其防伪性能还有待更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和云端数据库的使用普遍性提高以及支持NFC/RFID技术的电子设备的普及,使得NFC/RFID技术在商品防伪的普及度不断提高。
基于液态金属制作的电路被破坏后,几乎不能被复制甚至是转移。新型金属电路打印技术采用柔性电子电路材料,快速、高效灵活地在基板上形成导电线路和图形同时,产品轻薄、可弯曲。因此该柔性材料制成的电路不仅具有一般铜箔材料电路的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柔性,基于此破坏其原有芯片位置之后,也很难被复制和转移。
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现有的NFC电子标签和RFID电子标签其电路结构较稳定,容易被恶意转移二次使用,其防伪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智能标签,在智能防伪标签上设置的撕拉式保险环开启装置起到对芯片位置的破坏作用,从而使芯片与天线断开,减少其被恶意转移二次使用的情况,从而大大提升了其防伪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伪智能标签,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呈圆形的第一柔性材料层、牵引层以及双面胶层,还包括NFC/RFID电子智能标签,NFC/RFID电子智能标签设置有芯片,芯片连接有天线电路,芯片放置在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天线电路固定设置在第一柔性材料层的上表面,第一柔性材料层在靠近芯片的一侧开有机关缝隙;牵引层包括呈半圆形的第二柔性材料层,第二柔性材料层连接有半圆环形的撕拉式保险环,第二柔性材料层与第一柔性材料层和双面胶层固连,撕拉式保险环经穿过机关缝隙的牵引绳与芯片连接,牵引绳与撕拉式保险环以及芯片的结合力大于芯片与天线电路的结合力。
所述双面胶层的中心线为压制成的刀模线,由刀模线将该双面胶层下表面分为粘性较强层和粘性较弱层,第二柔性材料层与粘性较弱层对应的双面胶层上表面接触并固连,撕拉式保险环与粘性较强层对应的双面胶层上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柔性材料层上面还粘有圆环形的垫圈层,垫圈层上面还粘有圆形的第三柔性材料层;第三柔性材料层与垫圈层、第一柔性材料层共同围成容纳NFC/RFID电子智能标签的容纳空间。
所述天线电路由液态金属制成或是印刷而成的金属天线电路;所述双面胶层下面设置有离型纸层。所述撕拉式保险环的一端与第二柔性材料层的一角固连,另一端设置有拉环或拉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400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