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39390.7 | 申请日: | 2022-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金承翠;林森茂;马久金;邹军;石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长市富安电子有限公司;富安电子(南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专赢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97 | 代理人: | 刘备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激式 电源 反馈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其包括控制电路、变压器、主功率开关管、原边供电电路、原边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启动电路以解决现有原边反馈变压器中由于辅助绕组的存在,难以实现变压器小型化,导致电源的小型化难度大,以及原有辅助绕组中存在的寄生电流也会对反馈信号产生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
背景技术
在小功率开关电源中,反激式原边控制环路由于系统构成的硬件少、拓扑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在充电器、LED驱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在现有的原边控制中,需要从变压器中增加一个辅助绕组来检测不通电感电流工作模式时MOS管关断后的输出电压,进而来选择MOS管下一个周期的导通时间,因此可以实现不同模式下的交替工作,用于提高电源系统的带载效率以及轻载时的待机功耗。
而增加的这个辅助绕组另一方面是用于给芯片提供能量,但是这个辅助绕组在实际工作中有可能会影响变压器中初次级的耦合度,或者在小体积的电源中,由于骨架体积问题,无法选择较小的磁芯,因此对电源难以进行小型化。其次,当不采用辅助绕组对芯片进行供电时,控制芯片所需要的反馈信号无法通过辅助绕组获得,因此需要从副边输出环路增加反馈信号,而从副边反馈需要增加光耦以及副边检测电路,大大提升了原有反激电路的系统复杂度,并且光耦的寿命也会影响到电源的寿命。
因此,设计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用于降低变压器的体积,以选择更小的磁芯,以及如何解决原有辅助绕组的采样信号容易受到噪声的干扰,特别是线圈所产生的寄生漏电流也会对反馈信号产生干扰,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激式电源的原边反馈型电路,包括主控制电路、变压器T1、主功率开关管Q1、原边供电电路、原边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和启动电路,所述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一端连接电阻R1和HVDC电压,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和主功率开关管Q1的漏极,主功率开关管Q1的栅极连接主控制电路,主功率开关管Q1的源极连接电阻R2,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3和主控制电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原边供电电路和原边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原边供电电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主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管理芯片、无线SOC模块中的一种,用于控制电源实现恒压或者恒流输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源管理芯片包括供电引脚、输出电压反馈采样引脚、输出电流采样引脚开关管驱动引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无线SOC模块包括开关管驱动模块、ADC输入模块和供电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原边供电电路可根据变压器工作状态,用于将变压器中原边线圈耦合出的漏感储存的电能,转化为2~20V低压直流电,为主控制电路供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的原边输出电压反馈电路可根据功率主开关管的工作状态,检测功率主开关管漏极上的电压,并将此处的临界电压点反馈至主控制电路中的输出电压反馈采样引脚,进而控制主控制电路中电源管理芯片或者无线SOC模块导通主功率开关管,转换到下一工作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功率开关管Q1为MOS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所采用的原边反馈电路,无需辅助绕组进行反馈,并且对主控电路进行供电也无需采用辅助绕组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变压器的体积,提高变压器的原副边耦合度,且电路简单、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长市富安电子有限公司;富安电子(南通)有限公司,未经天长市富安电子有限公司;富安电子(南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93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