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31475.0 | 申请日: | 2022-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259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古安青;王伟;李扬;肖衡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H7/28 | 分类号: | H02H7/28;H02H7/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网络技术 低压 电网 剩余 电流 监控 系统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及方法。其系统包括如下:剩余电流互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剩余电流;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剩余电流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TCP/IP交换网络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故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分析结果判断电网是否出现故障;安全保护模块,用于当判断电网处于故障时进行安全保护。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及方法,本发明直接将剩余电流实时信号进行高速宽带传输和监测,可精确测量剩余电流,并拓展剩余电流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安全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电流,俗称漏电,是指低压配电线路中各相(含中性线)电流矢量之和不为零的电流。通俗讲当用电侧发生了事故,电流从带电体通过人体流到大地,使主电路进出线中的相线电流和中性线电流的大小不相等,此时电流的瞬时矢量合成有效值称为剩余电流,而剩余电流监控俗称漏电监控。
目前在建筑低压供电系统的剩余电流应用方面,都集中在低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和火灾报警系统的研究上。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基本都是就地保护方式,即根据剩余电流保护直接采集的信息判断剩余电流是否超标,进而判断是否需要动作。
这种剩余电流保护方法,在配电变压器侧的保护和低压线路分支处的保护应用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误动率高、或者不能正确的动作于需要保护的情况。现有方法都是依靠系统装置本身来判断是否报警或动作,鉴于剩余电流的复杂性,该方法局限性大。
发明内容
在解决传统剩余电流保护方法中,依靠系统装置本身来判断是否报警或动作,鉴于剩余电流的复杂性,该方法局限性大,且在配电变压器侧的保护和低压线路分支处的保护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网络技术的低压电网剩余电流监控系统,包括:
剩余电流互感器模块,用于采集剩余电流;
数模转换模块,用于对采集到的所述剩余电流进行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
TCP/IP交换网络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传输;
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形成分析结果;
故障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结果判断电网是否出现故障;
安全保护模块,用于当判断模块判断电网处于故障时进行安全保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剩余电流互感器模块,采集建筑物的剩余电流,当采集到剩余电流后,数模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剩余电流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转换完成后,通过TCP/IP交换网络模块,将数字信号接入网络系统并进行传输,传输到信号处理模块后,信号处理模块将数字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处理完成后,故障判断模块根据信号处理模块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故障的判断,如果判断出有故障,安全保护模块对整个电网进行安全保护。这样通过各个系统的相互配合直接将剩余电流实时信号进行高速宽带传输和监测,可精确测量剩余电流,并拓展剩余电流的应用范围,提高了低压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高速宽带网传输至监控中心,在监控中心利用剩余电流波形的AI算法监控电网的电流泄漏状况,从而反映电网的健康状况,当电网处于亚健康时即提出预警,提示对该支路进行检查和维护,达到确保电网安全运行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数模转换模块包括:
信号调理子模块,用于将采集到的所述剩余电流的模拟信号进行调理,形成调理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转换子模块,用于将所述调理模拟信号转换成所述剩余电流的数字信号,形成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建东北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14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