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31442.6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8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邹复民;陈灏彬;罗光浩;郭峰;蔡祈钦;罗思杰;陈子瑜;罗永煜;吴金山;田俊山;于翔;黄世彬;王浩琳;许根;任强;林子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G08G1/052 | 分类号: | G08G1/052;G08G1/01;G07B15/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tc 数据 高速公路 路段 车速 测量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利用龙门架地理位置定位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龙门架位置,将龙门架位置输入基于高德地图的道路距离模型,并构建龙门架之间的真实道路距离矩阵,最终根据目标龙门架之间的距离和通行时间,计算车辆的行驶距离。本发明统一收集ETC交易数据,利用ETC数据提高高速公路的智能化运营水平和通行效率,实现对每辆车都实行任意区间的行驶速度的监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公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6.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截至2019年底,我国高速公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实现了全国29个省份联网,共建成了ETC门架系统24588套,改造了ETC车道48211条,全国ETC用户累积超过了2亿。有效识别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的行驶速度,可以有效的识别出车辆的危险驾驶行为,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还可以为交警的监管提供有力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ETC大数据的高速公路全路段车速测量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提取规定时间内通过目标路段的目标车辆的ETC交易数据,按照车辆的交易时间对龙门架交易数据进行排序得到每个区段的车辆经过的龙门架轨迹Ntraj。
步骤2,构建龙门架邻接矩阵,根据门架连接关系通过图理论的方式来对所有门架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建模,具体表达式如下:
其中,Gi,j表示两点之间的连接关系,i,j为高速公路上任意两个门架或者收费站,∞表示两个门架不可以直接相通,1表示i,j两节点相邻且可直接联通,当为同一个节点时则为0;
步骤3,根据龙门架邻接矩阵判断需求解的区段是否连通。若连通,则根据已知的门架经纬度信息,利用高德API接口,从高德地图上爬取连通区段的距离,以此构建龙门架距离矩阵。
步骤4,基于龙门架距离矩阵得到龙门架轨迹Ntraj中相邻龙门架之间的距离,并叠加得到累计行驶里程Sall,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ij为相邻的龙门架i和龙门架j之间的距离,i为车辆经过的龙门架轨迹Ntraj中的时间相对前节点,取值范围为Node1至Noden-1;i为车辆经过的龙门架轨迹Ntraj中的时间相对后节点,取值范围为Node2至Noden;其中高速公路各门架、收费站进出口(含跨省进出口)统称为节点Node,n为某省某高速公路上门架的顺序编号;
步骤5,从ETC交易数据提取车辆经过的龙门架轨迹Ntraj中的起始节点交易时间tstart和终止节点的交易时间tend;
步骤6,计算车辆通过目标路段时的行驶速度,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Sall为目标路段之间的总行驶里程,tstart、tend分别为起始节点和终止节点的交易时间,Vall为车辆通过目标路段的行驶速度。
进一步地,龙门架轨迹Ntraj表示车辆通过区段QD所形成的龙门架轨迹。
进一步地,步骤3的龙门架距离矩阵计算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未经福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314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