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7653.2 | 申请日: | 2022-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9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子成;谷秀;刘瑞志;张宇轩;齐童;徐慧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F3/88 | 分类号: | E02F3/88;E02F5/28;E02B3/02;C02F11/02;C02F11/12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赵红霞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泥污 原位 消减 处置 | ||
本发明属于河道底泥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船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连接有底泥收集模块,底泥收集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有底泥净化模块,底泥净化模块连接有底泥存储模块,所述底泥存储模块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模块连接。本发明将底泥收集模块通过管道连接底泥净化模块,实现两个模块的对接,方便对底泥的清理和吸取;处理后的底泥进行集中处置,可大大减轻清淤的工程量,同时通过在底泥净化模块中设置泥浆生物净化装置和泥水分离装置,可以对泥水分离后的泥浆进行单独净化处理,提高了污泥的净化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污泥的充分处理反应,使得污泥中污染物质消除的更加彻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河道底泥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甚至黑臭。当废水和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随即产生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一是水体自净的过程,二是水体污染的过程,底泥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污染底泥处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三种方法降低污染底泥中污染物浓度,或者利用化学反应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将污染底泥从水体中移除或隔离,从而达到污染底泥治理的目标。国外目前实际应用的污染底泥处理技术大体可以分为二大类:一为原位修复技术,二为异位修复技术。其中,异位底泥修复技术主要采用工程设施将底泥转移出去,即传统的清淤工程,清淤的工程量大,后续淤泥处置难度大,而且破坏了河道底泥原生态环境。而底泥原位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底泥中的污染物质特性,有针对性的去除底泥中的某种、某类或某些污染物质,大部分淤泥继续留存河道,对河道底泥原生态环境破坏较小。但是现有的原位修复设备只能对采集的污泥进行简单的污染物质消除处理,不能使得采集污泥进行充分反应,污染物质消除不够彻底。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现有的原位修复设备只能对采集的污泥进行简单的污染物质消除处理,不能使得采集污泥进行充分反应,污染物质消除不够彻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河道底泥污染物原位消减处置船设置有:
船体;
所述船体内设有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有底泥收集模块,所述底泥收集模块用于利用绞吸泵对河道底泥进行抽吸采集,所述铰吸泵连接有吸泥管;
所述底泥收集模块通过管道连接有底泥净化模块,所述底泥净化模块用于对采集的底泥进行净化,所述底泥净化模块包括泥浆生物净化装置和泥水分离装置,所述泥浆生物净化装置安装在泥水分离装置的沉淀出口,所述泥浆生物净化装置用于对底泥中的有机物、氮、磷进行降解净化,所述泥水分离装置用于对底泥中的污泥和污水进行分离;
所述底泥净化模块连接有底泥存储模块,所述底泥存储模块用于对处理完成后的底泥进行存储,所述底泥存储模块通过连接线路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泥管为四根捆绑结构,吸泥管与四个接口阀相连接,接口阀为旋转阀门;接口阀与吸泥泵相连接。
进一步,所述吸泥管下端为硬管,上端为软管,软管中部套有弹簧圈,弹簧圈通过缆绳与船一侧的滑轮组相连接,所述吸泥管对称安装在船体的两侧,所述吸泥管最大下方距离为10米,最大倾角为80度。
进一步,所述泥水分离装置设置有泥水分离箱,所述泥水分离箱侧面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清液出口和沉淀出口,所述泥水分离箱内部设有底泥净化毯。
进一步,所述底泥净化毯是由两层碳纤维布面制成,在碳纤维布面上下左右四条边固定在泥水分离箱的内部,所述碳纤维布面上设置有横细带和竖细带,所述横细带和竖细带两端均固定在污水净化箱内部的拉环上,两层碳纤维布面之间设置有微生物附着基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76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