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24329.5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25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臧志鹏;房卓;袁峻峰;赵立萌;姜德刚;李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10;E02B15/10;E02F5/28;H02J7/35;H02S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袁蕾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海岸 生态 修复 人工 清淤 海湾 系统 | ||
1.一种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双潜堤防护单元,所述双潜堤防护单元内设有人工纳潮海湾、气囊式阻水单元和海漂垃圾收集单元,所述双潜堤防护单元外部设有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所述人工纳潮海湾、气囊式阻水单元和海漂垃圾收集单元分别与所述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双潜堤防护单元包括固定于海底的外潜堤(11)和内潜堤(12),所述外潜堤(11)外侧设有外排泥通道(13),所述内潜堤(12)与现有海堤(14)之间设有人工沙滩(15),所述人工纳潮海湾、气囊式阻水单元和海漂垃圾收集单元位于所述外潜堤(11)和内潜堤(12)之间,所述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位于所述外潜堤(11)外侧;所述人工纳潮海湾包括开设于所述外潜堤(11)和所述内潜堤(12)之间相连通的人工内湾(21)和引潮通道(22),所述人工内湾(21)和所述引潮通道(22)底部开设有内排泥通道(24);所述人工内湾(21)底部固定安装有清淤组件(23),所述清淤组件(23)为高压喷水清洁装置,清淤组件(23)包括高压泵(232) 和与高压泵( 232) 连通的喷水管道( 231) ,喷水管道( 231) 上开设有喷水口(233) ,喷水口( 233) 朝向内排泥通道 (24),高压喷水清洁装置位于内排泥通道(24)的两侧,所述清淤组件(23)与所述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气囊式阻水单元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外潜堤(11)和所述内潜堤(12)两侧端口的阻水气囊(31),所述阻水气囊(31)连通有充气泵(32),所述阻水气囊(31)通过固定件(33)固定安装于海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漂垃圾收集单元包括漂浮于所述外潜堤(11)和所述内潜堤(12)之间海面的浮动收集装置(41)和垃圾存储装置(42),所述浮动收集装置(41)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浮动收集装置(41)周向固定安装于所述垃圾存储装置(42)顶部,所述浮动收集装置(41)和所述垃圾存储装置(42)分别与所述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式光伏供电单元包括漂浮光伏发电装置(51),所述漂浮光伏发电装置(51)位于所述外潜堤(11)外侧的海面上,所述漂浮光伏发电装置(51)电性连接有电能储存器(52),所述电能储存器(52)分别与所述人工纳潮海湾、气囊式阻水单元和海漂垃圾收集单元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潜堤(11)下半部分为不透水结构,所述外潜堤(11)上半部分为透水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潜堤(12)位于所述人工沙滩(15)的坡脚位置,所述内潜堤(12)的顶端高于所述人工沙滩(15)的坡脚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泥化海岸生态修复的人工清淤纳潮海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排泥通道(13)位于所述外潜堤(11)外侧,且所述外排泥通道(13)平行于外潜堤(11),外排泥通道(13)为人工挖掘的倒三角形状或倒梯形的沟槽且低于海床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432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