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特征数据编码方法、编码器、特征数据解码方法及解码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23921.3 | 申请日: | 2022-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3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圣博;林敬杰;林俊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N19/176 | 分类号: | H04N19/176;H04N19/42;H04N19/625;H04N19/147;H04N19/1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李芳华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特征 数据 编码 方法 编码器 解码 解码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征数据编码方法、编码器、特征数据解码方法及解码器。所述特征数据编码方法包括:将转换单元划分为多个子区块及N个子转换单元;在第i个子转换单元中决定参考原点及最后有效系数,并将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最后有效系数的原始坐标修正为特定坐标;从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特定子区块开始扫瞄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并将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中的有效特征系数个别编码为编码数据。据此,可提升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征数据处理机制,且涉及一种特征数据编码方法、 编码器、特征数据解码方法及解码器。
背景技术
因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相关应用快速成长,衍生大量的 智能化创新应用需求(例如智能城市/智能安全防护、智慧车联网、智慧家 电等)。在未来的趋势中,手机、摄像机、家电、行车辅助系统都将具备 人工智能(AI)功能(俗称AIoT装置),而将AI运算力移往前端AIoT 装置将成为B5G/6G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然而,考虑成本、功耗、机构限制与系统弹性,前端装置仅能提供初 步的运算功能,而深度运算与训练仍需边缘装置/后端服务器协作完成(例 如分段式机器视觉运算)。在此情况下,可预见的是分段式机器视觉运算 对编码与传输将衍生出以下技术需求。
例如,机器视觉应用需要降低运算复杂度与编码延迟时间,以满足高 度实时性服务的需求(此可称为低延迟需求)。另外,为了维持AI辨识 的准确率,需要保留机器需要的细节信息,避免过度处理导致影像失真, 造成系统辨识率下降(可称为高准确率需求)。此外,需以共通的格式进 行特征编码,并以共享骨干(Shared Backbone)的方式提供不同应用的机器 视觉任务,重复利用萃取的特征(此可称为多重应用需求)。
在现有视频压缩技术中,虽可达到强大的压缩效能,但不完全适合机 器视觉的应用。主要原因在于特征影像内容非用于供人类观看,因此传统 编码技术已不完全适用特征影像的压缩,且反而会增加延迟时间。同时, 欲满足高辨识率的应用,需要设计适合保留高频数据的编码方法以提供更 高的数据精准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征数据编码方法、编码器、特征数据解码 方法及解码器,其可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征数据编码方法,适于编码器,所述方法包括:取得 包括多个特征系数的转换单元,并将转换单元划分为多个子区块;将转换单 元划分为N个子转换单元,其中各子转换单元包括所述多个子区块的至少其 中之一,且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所述N个子转换单元的第i个子转换 单元中决定参考原点及最后有效系数,并基于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参考 原点将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最后有效系数的原始坐标修正为特定坐标, 其中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最后有效系数位于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中的特 定子区块,i为索引值且1≤i≤N;从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的特定子区块开 始扫瞄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并将所述第i个子转换单元中的至少一有效特 征系数个别编码为编码数据;以及发送第一特定指标、各子转换单元的最后 有效系数的特定坐标及各有效特征系数的编码数据至解码器,其中第一特定 指标指示各子转换单元的最后有效系数的特定坐标经过修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3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 下一篇:一种基于手势识别的投影增强交互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