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培养基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423291.X 申请日: 2022-04-21
公开(公告)号: CN114774361A 公开(公告)日: 2022-07-22
发明(设计)人: 张孝文;汪珂;徐梅茜;宋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
主分类号: C12N5/09 分类号: C12N5/09;C12N5/071;C12Q1/02
代理公司: 佛山市神机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65 代理人: 许尤庆
地址: 51000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鼻腔 鼻窦 腺样囊性癌类 器官 培养基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本公开涉及一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类器官培养基及其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的培养中的应用。本公开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由如下组分组成:Human R‑spond i n 1、HumanNogg i n、Human Wnt3a、N i cot i nami de、N‑acety l yste i ne、Gast i n I、Human EGF、Human FGF 10、Human FGF bas i c、Hydrocort i sone、Prostag l and i n E2、SB202190、Y‑27632D i hydroch l or i de、B27、A83‑01、I nsu l i n‑Transferr i n‑Se l en i um、L‑G l utmax、Tr i i odothyron i ne、HEPES。此外还提供了根据本公开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培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来源细胞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获取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细胞;(2)将获取的细胞接种至所述培养基中培养。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培养基及其在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类器官的培养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鼻腔鼻窦腺癌分为唾液腺型腺癌和非唾液腺型腺癌。鼻窦腺癌可起源于呼吸道上皮或粘膜下层的黏液腺,大部分(尤其是唾液腺型)起源于黏液腺。恶性鼻腔鼻窦(包括鼻腔、鼻窦和鼻咽部,统称为鼻腔鼻窦)肿瘤相对少见,占所有上呼吸道恶性肿瘤的3%。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而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是第二常见的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也是鼻腔鼻窦中最常见的唾液腺型肿瘤。ACC占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的1%-2%,占所有头颈部恶性唾液腺型肿瘤的10%-25%。据以往研究报道,ACC通常表现为生长缓慢,然而,该肿瘤也具有较高的神经周围浸润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的迟发性的特点,进而导致临床病程延长。

目前,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完整的手术切除(切缘阴性)代表了其唯一最重要的预后因素。较宽的游离切缘的获得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肿瘤部位、T分期、浸润方式和术前治疗。由于手术受到肿瘤组织周围重要结构(颅底、硬脑膜、颅神经或颈动脉等)的限制,难以确保阴性的手术切缘,已证实来自颅底附近部位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具有显着增加的局部复发风险。基于获得阴性切缘的困难以及肿瘤往黏膜下层和周围神经扩散的倾向性,往往需要对潜在传播途径及部位来设定照射野区域。有研究表明,单独或联合化疗的辅助放疗可用于清除手术减瘤后留下的阳性切缘或残留病灶。然而,接受手术及术后放疗的患者依旧显示出高复发率,在治疗5年后,复发率为45%-65%。因此,术后放疗可能会延缓而不是杜绝复发,且放疗后随之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生存质量极差,经济负担加剧。当前针对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全身性化学治疗研究较少,前期研究显示无论是单药还是多药联合化疗,其客观缓解率均不超过20%。近年来,大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姑息性系统治疗,尤其是以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及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新型治疗方法。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现阶段仍处于基础实验和临床探索时期,由于缺乏体内外适合的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疾病模型,极大地阻碍了其开发进程。因此,建立一种能够比较完美的重现亲本肿瘤异质性以及完成高通量药物筛选的体外研究模型势在必行。

类器官是指通过体外3D培养各类干细胞形成具有与类似于来源组织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培养物,能够在体外长期培养的条件下,保持与亲本组织高度一致的遗传信息和表型,也有着“瓶皿里的微型器官”的别称。与传统的2D细胞模型相比,类器官能够更真实的反映人体内细胞组成以及生理或病理性行为。肿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疾病,肿瘤类器官作为肿瘤患者的体外“替身”,能够重现患者对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的特异性和临床相关反应,准确预测疗效,将对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起到关键作用,也为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开发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平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未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32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