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辐射冷却材料及制备方法和辐射冷却涂料、薄膜及车厢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1880.4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丽;李方军;于春锋;彭岫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7/61 | 分类号: | C09D7/61;C09D5/33;C09D20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22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冷却 材料 制备 方法 涂料 薄膜 车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冷却材料及制备方法和辐射冷却涂料、薄膜及车厢,其中辐射冷却材料包括若干辐射冷却材料单元,每个辐射冷却材料单元包括中心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在所述中心金属层的两侧各紧密贴附所述第一介质层,在每个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外侧各紧密贴附所述第二介质层;其中,所述辐射冷却材料,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90%,在大气窗口范围内的辐射率>0.9。本发明能够兼具太阳光谱范围内的高反射率和大气窗口范围内的高辐射率,具有较好地辐射冷却作用,且辐射冷却材料单元为对称的结构设计,对称的结构保证无论哪一面朝外都具有相同的辐射冷却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辐射冷却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辐射冷却材料及制备方法和一种辐射冷却涂料、辐射冷却薄膜及车厢。
背景技术
全天候辐射制冷技术要求辐射冷却材料需同时具备太阳光谱范围内的高反射以及大气窗口范围内的高辐射性能,以达到白天尽可能低的太阳光吸热率和尽可能大的红外辐射率,从而实现辐射降温的目的。
现有的辐射冷却技术中的辐射冷却材料虽然具有高反射高辐射的性能,但是一般需要添加其他辅助材料,来发挥出冷却降温的功能。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辐射冷却材料中的薄膜在使用时,一般只能特定的一面朝向太阳光,另一面朝向太阳光时冷却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辐射冷却材料,其能够兼具太阳光谱范围内的高反射率和大气窗口范围内的高辐射率,具有较好地辐射冷却作用,且辐射冷却材料单元对称的结构设计,对称的结构保证无论哪一面朝外都具有相同的辐射冷却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辐射冷却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辐射冷却材料的辐射冷却涂料。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四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辐射冷却材料的辐射冷却薄膜。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五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辐射冷却材料的车厢。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辐射冷却材料,包括若干辐射冷却材料单元,每个辐射冷却材料单元包括中心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在所述中心金属层的两侧各紧密贴附所述第一介质层,在每个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外侧各紧密贴附所述第二介质层;其中,所述辐射冷却材料,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反射率≥90%,在大气窗口范围内的辐射率>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介质层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折射率<1.6,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透过率≥90%,在大气窗口范围内的辐射率>0.9;所述第二介质层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折射率>1.6,在太阳光谱范围内的透过率≥90%,在大气窗口范围内的辐射率>0.9。
进一步地,所述辐射冷却材料的中值粒径d50的数值为0.1~3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金属层的厚度为5~250nm,第一介质层的厚度为2~200nm,第二介质层的厚度为2~200nm。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金属层的制作材料包括铝、银、铜、镍、铬、钛、钼、不锈钢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介质层的制作材料包括氧化铝、氮氧化铝、氧化硅、氟化镁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介质层的制作材料包括氧化钛、氮化硅、氧化铪、氧化铌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辐射冷却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厚度均匀且具有预定尺寸大小的基底上均匀涂抹一层离型层;
S2、在离型层上依次沉积第二介质层、第一介质层、中心金属层、第一介质层和第二介质层,形成辐射冷却膜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1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