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及行人重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20255.8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50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天柱;刘翔;张勇东;姜孔竹;吴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40/10 | 分类号: | G06V40/10;G06N3/08;G06V10/4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鄢功军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人 识别 模型 训练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特征提取器提取行人的多模态图像的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特征;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模态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补全特征;根据预设查询特征,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实例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补全特征,得到多模态查询结果;根据多模态特征、多模态补全特征、预设查询特征和多模态查询结果,利用损失函数优化行人重识别模型;迭代进行特征提取操作、模态级对齐处理操作、实例级对齐处理操作和优化操作,直到损失函数的值满足预设条件,得到训练完成的行人重识别模型。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行人重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行人重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行人重识别是一项跨摄像头跨场景下搜寻与匹配目标行人的技术。行人重识别技术可以与行人检测、行人跟踪技术相结合,在视频监控、智能安防、刑事侦查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现有技术中,行人重识别方法存在多模态特征表达能力受限、重识别准确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行人重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期能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行人重识别模型的训练方法,包括:
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特征提取器提取行人的多模态图像的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特征,其中,多模态特征包括可见光特征和红外特征;
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模态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补全特征,其中,多模态补全特征包括可见光补全特征和红外补全特征;
根据预设查询特征,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实例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补全特征,得到多模态查询结果,其中,多模态查询结果包括可见光查询结果和红外查询结果;
根据多模态特征、多模态补全特征、预设查询特征和多模态查询结果,利用损失函数优化行人重识别模型;
迭代进行特征提取操作、模态级对齐处理操作、实例级对齐处理操作和优化操作,直到损失函数的值满足预设条件,得到训练完成的行人重识别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模态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补全特征包括:
将可见光特征划分成多个局部可见光特征;
利用模态级对齐模块的表示编码器处理局部可见光特征,获取局部可见光特征的上下文信息;
根据局部可见光特征的上下文信息,利用模态级对齐模块的模态补偿解码器生成可见光补偿特征;
将可见光补偿特征和红外特征进行融合,得到红外补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模态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特征,得到行人的多模态补全特征还包括:
将红外特征划分成多个局部红外特征;
利用模态级对齐模块的表示编码器处理局部红外特征,获取局部红外特征的上下文信息;
根据局部红外特征的上下文信息,利用模态级对齐模块的模态补偿解码器生成红外补偿特征;
将红外补偿特征和可见光特征进行融合,得到可见光补全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根据预设查询特征,利用行人重识别模型的实例级对齐模块处理多模态补全特征,得到多模态查询结果包括:
利用实例级对齐模块对多模态补全特征进行池化预处理,得到预处理后的多模态补全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2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