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原位自生耐磨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20072.6 | 申请日: | 2022-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千里;张格;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11/26 | 分类号: | C25D11/2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蒋太炜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高 合金 表面 原位 自生 耐磨 陶瓷 涂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中高熵合金陶瓷涂层的制法,具体为一种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原位自生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首次提出针对难熔中高熵合金通过微弧氧化技术+热处理技术来提升产品耐摩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本发明中微弧氧化时,采用恒压电源并控制正向电压小于等于400V;热处理时,控制热处理温度为450~600℃。当合金为TiNbZr难熔中熵合金,经热处理后所得得到陶瓷涂层的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26;且所得产品的Ecorr大于等于‑0.2VSCE(更接近与0)、Icorr小于等于1.74×10‑5A/cm2(更接近于0)。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所得产品兼具优异的耐摩擦和耐腐蚀性能,便于大规模工业化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高熵合金陶瓷涂层的制法,具体为一种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原位自生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飞行器中的高温部件逐渐面临着更加恶劣和严峻的服役环境。基于飞行器的特殊使用环境,人们开始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就包括中高熵合金。
中高熵合金所具有的新型设计理念打破了传统材料设计的瓶颈,概念越来越完善,分类越来越合理,研究范畴从最初的等摩尔比单相固溶体合金,逐渐扩大到多组元多相合金,进一步延伸到复杂组元合金,为高性能金属材料的研发开拓了全新的思路。Meng等制备出的Ti-36Nb-5Zr合金,经过87.5%的压下率冷轧,在698K退火25分钟,合金仍具有较高屈服强度(720MPa)和极限拉伸强度(860MPa);中高熵合金为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而耐腐蚀性、耐摩擦性和耐高温氧化性是制约其应用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中高熵合金基体极易出现成分偏析、组织粗大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目前中高熵合金的研究热点之一。
与传统合金相比,中高熵合金虽然成分复杂,但是其相组成却很简单,通常为单相或者双相结构,其“四大效应”仍然是目前研究组织与性能的主要理论基础。且对于中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及其变形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相较于传统金属材料,中高熵合金具有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强度/硬度、高耐磨性、高断裂韧性、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抗氧化性能等。但是,针对某些特殊与极端的服役环境,中高熵合金的耐磨、耐腐蚀与耐高温氧化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而陶瓷涂层的镀覆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高熵合金表面,人们尝试了利用微弧氧化来制备陶瓷涂层;但所得产品的性能却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针对难熔中高熵合金通过微弧氧化技术+热处理技术来同时提升产品耐摩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难熔中熵合金在极端应用环境中的耐蚀耐磨性的不足,首次提出一种与基体结合力强、表面硬度高、耐磨性耐蚀性高、耐高温氧化性能优异的与基体通过扩散结合、微冶金结合、化学结合的中熵合金氧化物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原位自生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TiNbZr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进行预处理;得到表面清洁干燥的TiNbZr难熔中高熵合金;
(b)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表面清洁干燥的TiNbZr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制备原位自生氧化物陶瓷涂层;微弧氧化时,采用恒压电源并控制正向电压为150~400V;
(c)通过后续热处理,对TiNbZr难熔中高熵合金表面陶瓷涂层进行组织调控并耐摩擦性能;热处理时,控制热处理温度为450~600℃。
作为优选方案,本发明中TiNbZr难熔中高熵合金包括TiNbZr难熔中熵合金、含TiNbZr的高熵合金。
在本发明中,TiNbZr难熔中熵合金中,以摩尔比计,Ti:Nb:Zr=0.95~1.05:0.95~1.05:0.95~1.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200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充电枪及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轨道式储能型智能充电机器人系统及充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