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19987.5 | 申请日: | 202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4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奇;王良健;石若潼;郭涛;黄德;尹延国;吴焱明;张彦;宋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K17/04 | 分类号: | B60K17/04;B60K17/02;B60K7/00;H02K7/116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外转 轮毂 电机 动力 单元 | ||
1.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多档轮毂电机主要有传动模块、减速模块、离合器换挡模块构成,具体包括中心轴(1)、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2)、第一离合器活塞(3)、第一离合器摩擦盘(4)、前排太阳轮(5)、电机转子(6)、电机定子(7)、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前排行星架(9)、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前排内齿轮(11)、轮毂(12)、轮毂内齿轮(13)、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后排行星架(17)、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后排太阳轮(19)、中心轴油路(20)、第一离合器(A)、第二离合器(B)、第三离合器(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传动模块由前后排行星架组成,所述前排行星轮系由前排太阳轮(5)、前排行星架(9)、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前排内齿轮(11)构成,所述后排行星轮系由后排太阳轮(19)、后排行星架(17)、轮毂内齿轮(13)、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和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构成,其中所述前排太阳轮(5)与所述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外啮合,所述前排第一行星齿轮(8)与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外啮合,所述前排第二行星齿轮(10)与前排内齿轮(11)内啮合;所述后排太阳轮(19)与电机转子(6)固定连接,所述后排太阳轮(19)与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外啮合,所述后排第四行星齿轮(18)与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外啮合,所述后排第三行星齿轮(16)与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外啮合,所述后排第二行星齿轮(15)与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外啮合,所述后排第一行星齿轮(14)与轮毂内齿轮(13)内啮合;其中所述电机转子(6)为整个系统单元的输入,所述前排行星架(17)与电机转子(6)相固连,为前排行星轮系的输入,所述前排内齿轮(11)与后排行星架(17)固连,为前排行星轮系的输出和后排行星架(17)的输入;所述后排太阳轮(11)为整个后排行星轮系的输入,所述轮毂内齿轮(13)为整个系统单元的输出,所述前排太阳轮(5)、电机转子(6)、轮毂(12)、后排太阳轮(19)均和中心轴(1)之间以轴承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档位变换用到的湿式多片离合器换挡模块,本发明中的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原理相同,结构相同,其中,所述中心轴(1)中的油液推动所述第一离合器活塞(3)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离合器摩擦盘(4)摩擦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复位弹簧(2)在离合器完成接合任务后将第一离合器活塞(3)推回,所述第一离合器(A)和第二离合器(B)和中心轴(1)之间以花键相固连,所述第三离合器与后排行星架(17)相固连,且与所述中心轴(1)之间以毛毡密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2)轴承、前排太阳轮(5)轴承、电机转子(6)轴承均由所述中心轴(1)上轴肩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外转子式的多档轮毂电机动力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三离合器由中心轴(1)油路内液压油驱动推进,液压油通过油路(20)分三条不同的路线进入,独立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998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