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7886.4 | 申请日: | 202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8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宋永锋;卢杨;贾征浩;陈宇宁;李浩;何琪文;黄衍霖;许兴游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1/08 | 分类号: | H01T1/08;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南宁智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29 | 代理人: | 吴世贵 |
地址: | 53029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除 绝缘 强度 损失 动态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和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分别设置在绝缘子串的两端的横杆上,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相对设置,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设置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侧边,且上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6)底部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的底部相平,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设置在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侧边,下端预电离放电装置(17)的顶部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顶部相平,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与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绝缘子串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均包括管体(1)、金属罩(3)、可移动电极(4)、绝缘油(5)、液体介质(6)和下电极(7),金属罩(3)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一端,可移动电极(4)一端卡设在金属罩(3)内,另一端伸入管体(1)内,下电极(7)密封设置在管体(1)的另一端,液体介质(6)设置在管体(1)内,绝缘油(5)设置在可移动电极(4)外侧,且绝缘油(5)与液体介质(6)的分界面为可移动电极(4)最底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金属罩(3)设置螺栓杆(12)和螺母(11)固定在管体(1)上,管体(1)的端部设置有管体顶部平板(10),金属罩(3)设置为帽体结构,螺栓杆(12)贯穿金属罩(3)和管体顶部平板(10),并上下使用螺母(11)固定,螺栓杆(12)为塑料螺栓杆,金属罩(3)与管体顶部平板(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金属罩(3)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圈(8),可移动电极(4)的上端设置为圆盘结构,圆盘结构卡设在卡扣圈(8)的上端,并可上下运动设置,管体(1)内设置有弹性层(2),弹性层(2)设置为塑料绝缘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系统,其特征在于:金属罩(3)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的一端与可移动电极(4)连接,另一端与金属罩(3)的顶部内测连接。
6.一种消除工频绝缘强度损失的动态灭弧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雷击在杆塔或杆塔附近时,设置在杆塔上的预电离放电装置感知雷电,预电离放电装置预电离放电,产生自由电子,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绝缘度比侧边的绝缘子串的绝缘度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的间隙通道优先被雷电击穿,电弧从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到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在上端液电灭弧装置(14)和下端液电灭弧装置(15)内形成放电通道,产生液电效应、反射冲击波叠加效应和产生帕斯卡效应,形成冲击波,以冲量或者冲击压力的方式作用于放电通道,由于可移动电极(4)是硬质结构,并可移动,可移动电极(4)受到冲量或者冲击压力时,可移动电极(4)往上运动,拉长可移动电极(4)与下电极(7)之间的距离,可移动电极(4)完全进入到绝缘油(5)内,使电弧通道的拉长并遭遇绝缘油层的绝缘介质阻挡,灭弧能力随着距离增加而不断增加,从尺度和介质强度两个纬度强化灭弧能力和介质恢复能力,将电弧熄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宁超伏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78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