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铭牌识别及挂靠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12460.X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6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正宇;杨琦;毛乐;祝海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V10/22 | 分类号: | G06V10/22;G06V10/82;G06N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深度 学习 目标 检测 铭牌 识别 挂靠 设备 | ||
1.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铭牌识别及挂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铭牌取放装置、铭牌除灰装置、铭牌挂靠装置;所述铭牌取放装置、所述铭牌除灰装置、所述铭牌挂靠装置均设置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所述机器人本体用于调整待挂靠铭牌的挂靠位置,接着由所述铭牌取放装置将指定的铭牌取出并放置到所述铭牌除灰装置,然后由所述铭牌除灰装置将附着在铭牌上的灰尘清除干净,再由所述铭牌挂靠装置对铭牌进行识别并挂靠到电杆上;
所述铭牌挂靠装置包括挂靠驱动机构、主箍牌圈(37)、从箍牌圈(40)、引导槽(42)、电焊块(47)、第四电机(48);所述挂靠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主箍牌圈(37)以及所述从箍牌圈(40)的高度位置和挂靠铭牌动作;所述主箍牌圈(37)与所述挂靠驱动机构的上齿轮(39)啮合连接;所述从箍牌圈(40)与所述挂靠驱动机构的下齿轮(55)啮合连接;所述主箍牌圈(37)与所述从箍牌圈(40)转动连接,且所述主箍牌圈(37)位于所述从箍牌圈(40)的上方;所述主箍牌圈(37)和所述从箍牌圈(40)均设置有所述引导槽(42),所述引导槽(42)用于引导铁线条的走向;设置在所述主箍牌圈(37)的所述电焊块(47)用于焊接铁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主箍牌圈(37)上的所述第四电机(48)用于收放卷在第四电机(48)轴上的铁线条;
所述铭牌除灰装置包括除灰站滑移机构、除灰板驱动组件、振动电机(24)、除灰板(30)、铭牌除灰站(31)、排气口(32);所述除灰站滑移机构用于控制铭牌除灰站(31)到达待挂靠铭牌的铭牌出箱槽(20)的槽口位置;所述除灰板驱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除灰板(30)的擦拭铭牌动作;所述振动电机(24)与所述除灰滑移机构的第二同步带(23)固定连接;所述铭牌除灰站(31)与所述振动电机(24)连接;所述除灰板(30)固定连接在所述除灰板驱动组件的第一齿条(29)上;设置在所述铭牌除灰站(31)的所述排气口(32)用于将铭牌上和积落在所述铭牌除灰站(31)的尘土,杂物清除干净,以及将铭牌转移到所述铭牌挂靠装置;
机器人本体,铭牌取放装置,铭牌除灰装置,铭牌挂靠装置均通过单片机构建调节平台进行调节控制,调节平台内通过设计的基于目标检测的铭牌挂靠系统识别铭牌,首先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控制器完成对CCD摄像头中原始图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对铭牌的物理信息数字化,接着将CCD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保存至单片机中,再通过控制器完成铭牌数字信息的筛选和识别,并对铭牌进行质量检测和信息识别,然后由控制器的识别结果将反馈至铭牌挂靠装置控制器,最后由控制器完成铭牌的挂靠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铭牌识别及挂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铭牌挂靠装置还包括识别驱动机构以及铭牌滑移机构;所述识别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台(50)上,用于扫描铭牌;所述铭牌滑移机构用于调整铭牌的滑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铭牌识别及挂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靠驱动机构包括推杆(36)、第二电机(38)、上齿轮(39)、下齿轮(55)、挂靠升降平台(56);所述平台(50)顶部设置有所述推杆(36);所述挂靠升降平台(56)固定连接在所述推杆(36)的杆端,且所述挂靠升降平台(5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第二电机(38);所述第二电机(38)的轴穿过所述挂靠升降平台(56)与所述上齿轮(39)、所述下齿轮(55)固定连接,且所述上齿轮(39)位于所述下齿轮(55)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的铭牌识别及挂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铭牌滑移机构包括第三电机(41)、第一同步带(43)、第一同步带轮(44)、第二同步带轮(51);所述第三电机(41)与平台(50)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4)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三电机(41)的轴上;所述第二同步带轮(51)转动连接在平台(50)上;所述第一同步带轮(44)、所述第二同步带轮(51)均与所述第一同步带(43)啮合连接,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同步带(43)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246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