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11963.5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6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 发明(设计)人: | 谯易之;孙凯杰;姚景山;陈子木;潘浩;黄彦哲;杨超;安百路;赵鹏;徐青春;徐振文;杜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谈盼盼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土建 施工 节能 墙体 辅助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墙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包括第一U型架、移动部、间歇上料部和安装部;现有的施工辅助装置存在以下问题:该装置无法确保节能墙体部件的摆放状态,且无法实现节能墙体部件连续上料;该装置未涉及节能墙体部件的装配,因此需要人工或采用外部的装配设备对节能墙体部件进行装配,因此增多了工序和施工成本;本发明的间歇上料部可以将节能墙体向左侧间歇输送至安装部内,以便于节能墙体的间歇性连续上料;本发明的安装部通过挤压的方式使推板将多个节能墙体进行装配,从而节能墙体在放置完成之后即可以对其进行连续装配施工,能够减小不必要的加工工序,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墙体的种类较多,有单一材料的墙体,有复合材料的墙体,一般为了改善墙体的保温隔热的能力,人们通常会采用多种新型的墙体材料制作节能墙体,土建施工过程中,需要将节能墙体进行装配。
公开号为CN110761571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针对节能墙体的装配和施工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公开了一种建筑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通过升降气缸和竖缓冲外螺纹支撑杆带动墙体凹形放置板上下运动,便于将待节能墙体部件进行升降至施工作业面进行装配施工。
然而上述专利提供的施工辅助装置还存在以下问题:a.上述的辅助装置主要是将节能墙体部件放置在墙体凹形放置板上,无法确保节能墙体部件的摆放状态,因此需要工人将墙体凹形放置板上的节能墙体部件进行调整,且需要墙体凹形放置板频繁的进行升降运动,操作繁琐,且无法实现节能墙体部件连续上料。
b.上述的辅助装置仅涉及节能墙体部件的上料,并未涉及节能墙体部件的装配,因此需要人工或采用外部的装配设备对节能墙体部件进行装配处理,因此增多了工序和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难题。
二、技术方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土建施工节能墙体的施工辅助装置,包括第一U型架、移动部、间歇上料部和安装部,所述第一U型架开口向上设置,第一U型架的下端设置有移动部,且第一U型架的开口处安装有间歇上料部,第一U型架的下端设置有安装部,且安装部位于移动部的左侧。
所述移动部包括连接架、移动轮、转轴和第一间歇电机,其中:第一U型架的底部安装有四个呈矩阵排布的连接架,连接架的下端开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设置有移动轮,第一U型架左右两侧的移动轮之间均安装有转轴,转轴之间通过带传动相连接,任意一个连接架远离转轴的一侧通过电机座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连接架后与移动轮相连接;移动部可以带动第一U型架沿施工地点间歇移动,以便于间歇上料部将节能墙体依次放入指定地点。
所述间歇上料部包括支撑轴、输送带、承托座、第二间歇电机和引导组件,其中:第一U型架的开口处且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转动设置有多个支撑轴,多个支撑轴之间共同套设有输送带,输送带的外侧壁等间距设置有承托座,第一U型架的前端通过电机架设置有第二间歇电机,第二间歇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U型架后与任意一个支撑轴相连接,第一U型架的左端设置有引导组件;间歇上料部可以将节能墙体向左侧间歇输送至安装部内,以便于节能墙体的依次上料。
所述安装部包括定位板、连接块、第二U型架、U型导向筒、定位气缸和推板,其中:第一U型架的下端且靠近其左侧安装有定位板,定位板的左端通过连接块设置有第二U型架,第二U型架开口向后设置,第二U型架的开口处安装有U型导向筒,U型导向筒的开口向后设置,U型导向筒的前端通过支撑座安装有定位气缸,定位气缸的伸缩端穿过U型导向筒后连接有推板;安装部通过U型导向筒对节能墙体进行导向,使得节能墙体准确的放入至指定地点,且可以通过挤压的方式使推板将多个节能墙体进行装配,从而便于对节能墙体进行连续装配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1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