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自动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10794.3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84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玉上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37 | 分类号: | G07C9/37;G08B21/24;G08B3/10;E01F13/06;F16F15/04;F16M11/42;G01J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郭苗苗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上饶***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自动 测温 功能 识别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动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包括人脸识别机主体,所述人脸识别机主体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机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和红外测温设备。本发明通过安装稳定移动装置,移动轮便于移动底座进行移动,主体支撑套杆与稳定台使移动底座的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平衡,便于稳定台与地面接触移动,伸缩杆在稳定台的移动过程中在挤压弹簧的弹力配合下使稳定台具有伸缩缓冲的作用,在移动底座受到碰撞时,辅助支杆会发生转动对移动底座进行支撑,使缓冲连杆挤压变形,缓冲连杆利用反弹力使辅助支杆复位,辅助滚轮辅助移动轮进行移动使移动底座受到碰撞不会倾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
背景技术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具体为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以此来防范疫情,市场上人脸识别机已经具有测量温度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机一般与闸机进行固定安装,不能进行移动,使用起来不便,适用范围较窄;
2、现有技术中,人脸识别机虽然能进行测温但是不能提醒工作人员和进行自动拦截,导致容易有温度超标的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溜入,工作人员不易发现,安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其中一种目的是为了具备稳定移动的作用,解决人脸识别机一般与闸机进行固定安装不能进行移动,使用起来不便,适用范围较窄的问题;其中另一种目的是为了解决人脸识别机不能提醒工作人员和进行自动拦截,导致容易有温度超标的人抱着侥幸心理偷偷溜入安全性差的问题,以达到自动警报和拦截温度超标人员,提升安全性能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自动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机,包括人脸识别机主体,所述人脸识别机主体包括机器主体,所述机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人脸识别设备和红外测温设备,所述机器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自动测温拦截报警装置,所述机器主体的下方设置有稳定移动装置,所述稳定移动装置包括有移动底座、内置稳定座、主体支撑套杆和主体柱,所述移动底座的上表面与机器主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自动测温拦截报警装置包括有温度记录对比信号转化器、控制装置、语音报警设备、控制伸缩杆和转动栏杆,所述温度记录对比信号转化器的接入端与红外测温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置稳定座的下表面与移动底座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内置稳定座的上端与主体柱的底部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主体柱的顶部与移动底座的内表面顶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内置稳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弹力杆,所述弹力杆的上端与主体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弹力杆的下端与内置稳定座的内表面底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弹力杆的中部设置有三角稳定弹力球,所述弹力杆的侧表面开设有与三角稳定弹力球相适配的滑动槽,所述三角稳定弹力球的外表面与弹力杆的侧表面滑动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三角稳定弹力球之间活动安装有弹簧连杆,所述三角稳定弹力球的两侧活动安装有弹力支撑杆,所述弹力支撑杆的下端与内置稳定座的内表面底部铰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体支撑套杆的上端与移动底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主体支撑套杆的一侧支杆端活动安装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的另一侧铰接有辅助支杆,所述辅助支杆的底端活动安装有辅助滚轮,所述辅助支杆的侧表面与主体支撑套杆的外侧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缓冲连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玉上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玉上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07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