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10773.1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尚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尚进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B01D50/60;F28D2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泰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94 | 代理人: | 谷孝东 |
地址: | 4623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北方 生态 城市建设 智能 城市 废气 余热 回收 利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属于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包括控制中心、废气收集模块、道路融雪模块和废气回收模块;所述废气收集模块与道路融雪模块以及道路融雪模块与废气回收模块之间设置有输气模块,所述输气模块为输气管道;所述废气收集模块包括废气储存仓,所述废气储存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数据连接;所述道路融雪模块包括道路供暖管道,所述道路供暖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该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通过将供暖产生的工业废气进行回收并利用其余热来熔化冬季城市道路上的冰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气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排出的有毒有害的气体。特别是化工厂、钢铁厂、制药厂以及炼焦厂和炼油厂等,排放的废气气味大,严重污染环境和影响人体健康。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企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它包括高温废气余热、冷却介质余热、废气废水余热等。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中国北方城市的供暖工厂大部分采用热力供暖,在供暖期间工厂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另一方面,北方城市冬季道路经常出现霜冻灾害,严重影响了出行和城市交通。政府每年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清理道路上的积雪,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供暖期间工厂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以及北方城市冬季道路经常出现霜冻灾害,严重影响了出行和城市交通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北方生态城市建设的智能城市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控制中心、废气收集模块、道路融雪模块和废气回收模块;
所述废气收集模块与道路融雪模块以及道路融雪模块与废气回收模块之间设置有输气模块,所述输气模块为输气管道;
所述废气收集模块包括废气储存仓,所述废气储存仓上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数据连接;
所述道路融雪模块包括道路供暖管道,所述道路供暖管道上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控制中心数据连接;
所述废气回收模块包括废气沉淀仓和废气过滤仓,所述废气沉淀仓与废气过滤仓连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储存仓内壁采用热反射材料铝箔和镀金属的聚酯、聚酰亚胺薄膜组成。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储存仓的仓臂内部充填有泡沫材料和玻璃纤维,所述废气储存仓外壁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管道采用PA46工程塑料,所述输气管道的外部采用钢结构管壁。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储存仓顶壁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气管,所述废气储存仓远离第一进气管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上安装有废气净化盒,所述废气储存仓内部顶壁上居中固定有隔板。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净化盒内部安装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朝向废气储存仓一侧倾斜设置,所述废气净化盒内壁上设置有供第一滤网卡接的卡块,所述废气净化盒的两端设置有法兰盘。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废气沉淀仓一侧壁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气管,所述废气沉淀仓与第二进气管相对的侧壁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管,所述废气沉淀仓内顶部安装有喷淋板,所述废气沉淀仓内底部呈斗状结构且设置有排水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尚进,未经尚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107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