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09016.2 | 申请日: | 202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7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梦;宋佳星;寇钢;田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0/00 | 分类号: | C22C30/00;C22C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 代理人: | 马小燕 |
| 地址: | 710016 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经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良好 室温 塑性 难熔高熵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按照各组成元素摩尔比记为VaMobTacNbdBe,其中,20≤a≤34,5≤b≤20,20≤c≤40,20≤d≤40,0.03≤e≤1,且a+b+c+d+e=100;该合金的制备方法为:配料后将原材料按照放料顺序放置,在保护气氛下多次翻转熔炼。本发明的难熔高熵合金通过对组成元素以及摩尔比的控制,提高了合金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通过控制放料顺序结合多次翻转熔炼,提高了合金中各组分的均匀性,降低了原材料损耗,且合金具有良好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以及可加工性和使用性能,适用于航空航天动力系统中高温零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设计与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合金是航空航天动力系统中涡轮叶片的关键材料。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的使用温度极限为1150℃,已很难进一步提高其使用温度。然而随着航空航天的快速发展,对高温合金的性能要求也逐步提高。以新一代推重比12~15的航空发动机为例,其涡轮前端温度设计在1800℃~2000℃之间,采用冷却系统后,最高可使叶片表面温度下降400℃~500℃,热障涂层的隔热效果为50℃~100℃,因此要求材料本身具有高达1400℃的承温能力。因此,为了满足航空航天发动机在超高温、高压力等极端条件下服役和延寿需求,亟待开发高温下强度高、室温下塑性好的新型高温合金材料。
难熔高熵合金的出现,为新型高温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受高熵效应、晶格畸变效应、迟滞扩散效应和鸡尾酒效应的影响,高熵合金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耐高温和耐腐蚀等性能特点。但大多数难熔高熵合金的室温塑性极差,无法保证加工性能,因此严重制约了其在涡轮叶片上的应用。近年来,通过多组元合金的设计理念、提高固溶强化效果等手段调控元素种类及含量,为有效解决高温强度和室温塑性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该难熔高熵合金通过对组成元素以及摩尔比的控制,有效降低合金的价电子浓度,细化晶粒,增强固溶强化效果,避免形成脆性金属相,且在铸态和1400℃变形时保持单相BCC结构,提高了难熔高熵合金的室温塑性和高温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其特征在于,该难熔高熵合金按照各组成元素摩尔比记为VaMobTacNbdBe,其中,20≤a≤34,5≤b≤20,20≤c≤40,20≤d≤40,0.03≤e≤1,且a+b+c+d+e=100;所述难熔高熵合金在室温下的压缩塑性达到35%以上,在1400℃的高温条件下强度超过260MPa。
本发明的难熔高熵合金通过添加Ta和Mo元素,提高了难熔高熵合金的高温强度,并结合控制Mo元素的摩尔占比,使得难熔高熵合金具有良好室温塑性;通过添加Nb和V元素,降低合金的价电子浓度,从而提高了难熔高熵合金的室温塑性;同时,V与Ta元素混溶,有效减小抑制形核区域,从而细化合金晶粒,有利于提高难熔高熵合金的强塑性;另外,与其他难熔元素相比,具有较小原子半径的B元素可分散在合金基体中,增强了固溶强化效果,提升了难熔高熵合金的高温性能,而微量的B元素仅固溶在合金基体中,避免了脆性金属相的形成,从而避免了难熔高熵合金室温塑性的降低。
上述的一种具有良好室温塑性的难熔高熵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a=24.5,b=15,c=d=30,e=0.5。该摩尔比的难熔高熵合金中,B元素最大限度地实现固溶,对难熔高熵合金强度和塑性的优化效果达到最佳;同时V元素的晶粒细化效果达到最佳,一方面保证了难熔高熵合金的室温强塑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难熔高熵合金高温下强度的快速降低,从而该难熔高熵合金表现出最优的综合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90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