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兼顾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需求的生态浮岛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8252.2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73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慧婷;赵英杰;常方;王江南;徐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6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顾 城市 中小 河道 防洪 排涝 景观 需求 生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顾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需求的生态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固定的浮岛单元,所述浮岛单元包括浮岛板、定植篮、帘式曝气膜组件、微生物填料球、曝气管路系统;所述浮岛板四周通过箍圈固定有浮筒;所述浮岛板中部开设有定植孔,定植孔内嵌入有定植篮,所述定植篮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且种植有水生植物;所述浮岛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帘式曝气膜组件;所述浮岛板底部悬挂有微生物填料球组件。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削减城市雨水径流对受纳水体造成的冲击性污染,也是水资源的有效补充。污染物净化效果好,初期雨水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无须维护、动力消耗低、氧利用率高,因此综合工程投资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兼顾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需求的生态浮岛。
背景技术
随着点源控制、内源治理程度的提高,城市雨水径流污染逐渐成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我国城镇地区由于修建了丰富的排水管网,使得大多数降雨径流随管网集中排放进入受纳水体。入河排水口排放的雨水径流同时具有面源污染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不确定性、随机性、滞后性等特点,也具有点源污染排放量大、污染物负荷高、排口附近水质、沉积物和生物体受污染程度高等特点。
现有发明及相关技术,多关注于源头减排,如海绵城市建设、湿地建设等,这些治理措施仅对漫流雨水具有一定的减少排放的作用,但对于从雨水管网末端集中排放雨水的污染控制能力有限。而少数针对管网末端雨水径流污染的治理措施,如生物滞留池、絮凝处理、沉淀池等,往往需要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导致排口出流能力不足,极易加剧城市内涝的风险。
生态浮岛技术是利用浮岛栽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发达根系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转化、吸收,同时植物根系外围能形成微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浓度,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然而,传统生态浮岛技术因栽种植物面积受限、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浮板阻隔氧气扩散易使水体呈现缺氧、微生物富集量有限且生物膜不稳固等原因,修复效能和景观效果有限,这严重制约了生态浮岛在城市水环境改善提升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兼顾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需求的生态浮岛,同时具备改善景观、污染物吸附过滤、水体增氧、微生物富集量大、生物膜高效稳定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生态浮岛的处理效能。更重要的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生态浮岛,结构稳定,不会限制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处理速度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顾城市中小河道防洪排涝与景观需求的生态浮岛,包括多个相互连接固定的浮岛单元,所述浮岛单元包括浮岛板、定植篮、帘式曝气膜组件、微生物填料球、曝气管路系统;所述浮岛板四周通过箍圈固定有浮筒;
所述浮岛板中部开设有定植孔,定植孔内嵌入有定植篮,所述定植篮内填充有植物生长基质且种植有水生植物;
所述浮岛板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帘式曝气膜组件,所述帘式曝气膜组件包括膜架、微孔膜丝,所述微孔膜丝中空且表壁有小孔,微孔膜丝两端连通于膜架的外框凹槽内,微孔膜丝通过膜架与供气支管连通;所述供气支管末端连接有安全阀,所述供气支管另一端通过软管连通主供气管,所述主供气管连接沉水风机;
所述浮岛板底部悬挂有微生物填料球组件,微生物填料球组件由多个微生物填料球串联而成,微生物填料球由外壳和微生物填料组成;外壳为球形且设有网孔,可拆分上下两部分半球壳;
所述浮岛板可为市售任意带定植孔的浮岛板,可为方形、圆形、多孔型、六边形。
所述微生物填料球组件由多个微生物填料球通过轧带串联而成;所述微生物填料球组件底部连接有配重块。
所述半球壳通过塑料卡件相连为整球体
多个所述浮岛单元通过钢丝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82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控制线缆
- 下一篇:一种耐低温三芯超柔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