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腐蚀组合物、电池热管理液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5370.8 | 申请日: | 202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2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严长应;熊标;刘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卫斯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5/20 | 分类号: | C09K5/20;C09K5/10;C23F11/10;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67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罗啸秋 |
地址: | 51306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腐蚀 组合 电池 管理 | ||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防腐蚀组合物,其如下重量份组分组成:唑类化合物2份;异辛酸2.5‑3.5份;癸二酸4‑6份。该组合物的优势在于:针对橡胶、各类金属、泡沫具有优良的防腐蚀效果,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防腐蚀组合物、电池热管理液。
背景技术
汽车行业已经进入新能源车时代,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就是电池,而汽车电池最佳状态的温度范围很小,一般要求在15-40度之间,温度太高,容易导致电池加速老化;温度太低,会严重影响电池能量输出,因此,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效率、安全、寿命,电池的热管理主要包括散热、预热、以及温度均衡三大功能,而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依靠的就是热管理液进行,因此,热管理液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车电池管理液早期采用的就是传统的汽车冷却液,由于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结构上有天壤之别,传统防冻液无法适应新能源车的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电池大都将电池安放在包装箱里,然后将包装箱浸泡在冷却液中,如果出现剧烈碰撞导致电池包装箱破裂,冷却液渗入包装箱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急需一种安全有效的电池管理液对电池进行管理,国内目前极少这类产品,技术上还处于空白状态,国家也正在稳步推进该类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电池管理液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CN201811426213.5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液及其制备方法,热管理液按以下组分比例经混合搅拌而成:乙二醇25%-95%;唑类化合物0.5%-3%;复合缓蚀剂0.2%-2%;余量为去离子水;其复合缓蚀剂为硅氧烷酮缓蚀剂和咪唑啉缓蚀剂的组合物。
CN202010361422.7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更为具体的涉及一种能有效防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腐蚀的低电导率冷却液。本发明所述冷却液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0.5~1%脲嘧啶、22.4-55.58%乙二醇、1~2%有机缓蚀剂、2~3%乳糖醇、100~300ppm的消泡剂,余量为超纯水,该有机缓蚀剂为苯并三氮唑。
CN201711403724.0公开了公开了防冻冷却液领域内的一种低电导率超长效有机型燃料电池防冻冷却液及其制作方法,防冻液的组成及含量为:乙二醇为10~70wt%,8-羟基喹啉为0.001~0.01wt%,尿嘧啶为0.005~0.02wt%,4-乙酰氨基酚为0.01~0.03wt%,苯丙三氮唑为0.01~0.05wt%,N-溴代丁二酰亚胺为0.005~0.05wt%,肌苷为0.001~0.01wt%,余量为去离子水。
CN202110867387.0公开了燃料电池冷却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燃料电池冷却液包括醇类化合物、骨胶、唑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去离子水;所述醇类化合物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唑类化合物选自甲基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甲苯并三氮唑衍生物、甲苯并三氮唑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酯类化合物选自三乙醇胺硼酸酯、硼酸酯,上述骨胶、唑类及酯类化合物占所述燃料电池冷却液总质量的0.01%~4.5%。
CN201710508702.4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冷却液,其包含如下重量百分含量的成分:乙二醇30~60%、三乙醇胺0.5~5%、烷基二乙醇酰胺0.1~1.5%、磷酸三酯0.1~0.6%、三唑类化合物0.01~0.5%、消泡剂0.001~0.05%,余量为去离子水。
可见,现有技术中,缓蚀剂大多单用唑类化合物或唑类化合物复配其他缓蚀剂,如硅氧烷酮、咪唑啉、多元醇、8-羟基喹啉、脲嘧啶、4-乙酰氨基酚、N-溴代丁二酰亚胺、肌苷、糖醇类、烷基二乙醇酰胺等。
根据新能源汽车管理液使用特点进行推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出于安全的考虑,管理液必须具备尽量低的导电性能,这是与传统防冻液最大分别所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卫斯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卫斯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53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边坡支护措施的吸能缓冲方法
- 下一篇:一种肉丸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