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4446.5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26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安梅;周成林;李定;肖云;陈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瑞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尹益群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电流继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四个,四个侧板相互围合成供放置继电器本体的容纳腔室,所述侧板设置为回字形,并且其内部设置为空腔,所述侧板内空腔的底部和顶部均转动设置有转轴,上下两个转轴之间连接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上下两个转轴相固定之后并缠绕在转轴的外侧,所述密封带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框;当固定框移动到指定地点时,可以通过把手打开门板,此时可以透过密封带上的通槽对底座顶部的继电器进行维修,一方面避免了直接对侧板进行拆卸,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灰尘进入到容纳腔室内部对继电器本体的使用造成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继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是当输入量的变化达到规定要求时,在电气输出电路中使被控量发生预定的阶跃变化的一种电器,继电器具有控制系统和被控制系统,通常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电路中,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
中国发明专利CN112382536A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的组合式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底座,所述继电器本体的底部呈矩形均匀等距的安装有若干个引脚,所述底座设置在继电器本体的下方,所述底座上端开设有与引脚相匹配的插孔,所述继电器本体外套设有外罩,所述外罩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框,位于所述固定框下方的底座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底座上端对称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固定槽槽壁上开设有固定孔和定位槽,所述外罩的两侧均设置有活动板。本发明使得组合式继电器稳固的安装在外罩内和底座上,提高组合式继电器的稳定性,且组合式继电器能够与外罩和底座的同时拆卸分离,便于组合式继电器的取出维护或更换。
但是该继电器在维修时,需要将继电器本体外侧的外罩整体拆卸,一方面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当外罩全部拆卸后,继电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外部环境中的灰尘会沾附在继电器本体上,从而对其使用造成影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大电流继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继电器在维修时,需要将继电器本体外侧的外罩整体拆卸,一方面在狭小的空间内操作比较困难,另一方面当外罩全部拆卸后,继电器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增大,导致外部环境中的灰尘会沾附在继电器本体上,从而对其使用造成影响问题。
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侧板,所述侧板设置为四个,四个侧板相互围合成供放置继电器本体的容纳腔室,所述侧板设置为回字形,并且其内部设置为空腔,所述侧板内空腔的底部和顶部均转动设置有转轴,上下两个转轴之间连接有密封带,所述密封带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上下两个转轴相固定之后并缠绕在转轴的外侧,所述密封带上开设有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处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外侧铰接有门框;
所述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固定连接于侧板内空腔的侧壁上,所述支撑框架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转轴穿过支撑框架和支板并与两者转动连接,所述支板靠近密封带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个自由端分别与转轴的外侧壁和支撑框架的内侧壁相固定;
顶部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设置有对限位组件进行定位的定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对转轴进行限位使固定框在移动之后的位置保持静止;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转轴两端的限位齿轮,所述支撑框架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内部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限位齿轮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瑞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瑞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44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