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覆压孔渗测试的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04149.0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4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杨田;何青;蔡来星;余文强;李晓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G01N21/84;G01N23/2251 |
代理公司: | 成都知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325 | 代理人: | 马晓静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覆压孔渗 测试 富浊沸石 碎屑岩 物性 校正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基于覆压孔渗测试的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方法,选取岩样进行常温常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将对应岩样磨制铸体薄片,分析储层胶结物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确定储层不同岩样的浊沸石含量及假缝发育程度;选择代表性岩样开展覆压条件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对比含浊沸石与不含浊沸石储层覆压条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情况;拟合含浊沸石储层覆压条件下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关系函数,实现物性校正;对比不同含量浊沸石储层覆压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情况,建立不同含量浊沸石储层渗透率校正图版。本发明为富含浊沸石碎屑岩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准确预测提供了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覆压孔渗测试的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是储集和渗流油、气、水等流体能力的客观体现,其准确性对于正确的油气勘探决策和高效的开发方案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受现有技术条件所限,目前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测试主要是通过钻取地下岩心,在地表开展分析测试。然而,由于地表与地下温压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碎屑岩储层中存在对温度和压力比较敏感的胶结物时,会导致地表测得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与实际地下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浊沸石为典型的温压敏感胶结物,在四川盆地沙溪庙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准噶尔盆地佳木河组等中国含油气盆地碎屑岩储层中广泛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岩石由地下取至地面过程中,地层应力迅速释放。由于浊沸石胶结物与碎屑颗粒膨胀率差异较大,减压膨胀超过岩石弹性形变的强度,使得胶结物与碎屑颗粒分离,在碎屑颗粒的周围形成假缝。这些假缝的产生导致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测得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明显大于地层温压条件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因此,开展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消除由于假缝发育导致的地表孔隙度和渗透率误差,对于准确判定埋藏条件下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该类型油气储层的有利勘探区优选提供参考。现阶段,大量研究忽视了假缝发育对富浊沸石储层物性的影响;部分学者针对富浊沸石储层假缝发育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开展校正恢复,主要采样铸体薄片面孔率法、低压灌注法、孔隙度-渗透率回归法等。
上述方法在对富浊沸石储层中,假缝发育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开展校正恢复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铸体薄片面孔率法:通过对铸体薄片视域进行拼接、识别假缝,进行图像分析,计算储层不发育假缝时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但该方法操作繁琐、对分析样品数量、质量的要求较高。另外,还会出现部分孔隙连续性差、孔隙边缘识别不清等问题,无法回避人为经验的影响。2)低压灌注法:利用低压灌注全直径岩心,通过改变围压进而分析渗透率变化趋势,计算地层埋藏条件下的渗透率。但该方法所测的仍为假缝发育后的渗透率,未进行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校正。3)孔渗回归法:储层渗透率影响因素多,当渗透率与孔隙度相关性高时,可以用简单的孔渗回归代表;但当储层孔喉系统复杂,孔渗相关性差时,就需要考虑影响渗透率变化的其他地质因素。综上所述,针对假缝发育对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亟需发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符合实际地质条件且广泛适用的校正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记载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覆压孔渗测试的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覆压孔渗测试的富浊沸石碎屑岩储层物性校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岩样进行常温常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试;
步骤2:将研究区碎屑岩储层对应岩样磨制铸体薄片,分析储层胶结物类型及储集空间特征;
步骤3:确定储层不同岩样的浊沸石含量及假缝发育程度;
步骤4:选择代表性岩样开展覆压条件下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测量;
步骤5:对比含浊沸石和不含浊沸石储层覆压条件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4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