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3363.4 | 申请日: | 202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15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黄长远;叶细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3/16;C02F101/2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林小彬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泉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生产 中含镍 废水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领域,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效率低、对络合态的镍去除效果不佳的缺陷,包括以下处理步骤:(1)废水富集至第一废液收集槽中,将废液收集槽的废水通入多孔膜处理系统中进行预过滤处理;(2)游离镍离子的初步去除;(3)在第二废液收集槽中加入絮凝剂使沉淀物进一步沉降;(4)步骤(2)的上清液通入密闭的破络吸附设备中搅拌处理40‑60min;(5)经过步骤(4)处理后得到的液体送入第三废液收集槽中,在第三废液收集槽中加入氢氧化钙调节废水的pH至10‑11,持续搅拌60‑90min,发生沉淀,将沉淀物分离,得到符合排放标准的滤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镍金属是一种合金化元素,其化学性质稳定,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冶金、电镀、轻工等领域。由于镍元素本身具有的易积累、易流失等特性,工厂在生产镍产品的过程中,排除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镍元素。而镍离子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废水排放会渗入土壤,产生富集作用并进入到农作物中,最终会危害人的生命健康。再加上镍本身价格高昂,故对镍元素的回收再生对经济、环保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铝型材废水主要来源于氧化、喷涂、煲膜等工序。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镍离子、硝酸根、磷酸根、硫酸根等物质,酸性废水、碱性废水通常是混合中和处理,目前铝型材行业废水仍然普遍采用中和调节及混凝沉淀法处理,处理流程是:酸碱废水互相中和,调节pH至中性,阳离子Al3+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经中和沉淀的废水打入混凝槽中,加入絮凝剂PAC、PAM,絮凝后进入沉淀槽,溶液达标排放或回用。
含镍废水常用的处理方式有化学沉淀法、吸附、升华处理、混凝和电解等,化学沉淀法具有过程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但是其处理效率不高,混凝对设备要求较高,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电解法不易处理低浓度含镍废水,吸附法中的吸附剂容易吸附至饱和,吸附剂更换或再生成本高。
络合态的镍在其他有机、无机络合剂的作用下被吸附在络合基团中,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是较为稳态的一种存在形式,传统的处理方法一般只能去除游离态的镍,较难去除。现有的络合电镀废水的处理技术都是先通过破络合再进行后续处理。常用的破络方法有:(1)Fenton氧化法破络,此方法的缺点是在酸性条件下,产生的污泥量大,操作成本高。(2)NaClO氧化法破络,此方法的缺点是反应时间长,易受气温的影响,其破络合的速度与次氯酸钠的浓度和反应时间成正比,且在破氰时发生副反应,对破络过程有不利的影响。(3)电芬顿法,经改进后的第三类电芬法仍然存在的缺点是污泥分离不易,电解还原耗酸量大,电流效率低,操作过程复杂、不经济等。这些破络技术都属于高级氧化工艺,主要是利用羟基自由基氧化破络。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10899965.7公开了一种低浓度含强络合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含镍废水调节pH为中性,经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进行预处理后,再进入反渗透系统处理,反渗透系统处理后的产水回用;(2)将反渗透系统处理后的浓水调节pH为2~5后,依次进行铁碳微电解和芬顿反应;(3)对芬顿反应后出水加入氧化剂,进一步氧化并去除氨氮;(4)往氧化后的出水,加入还原剂还原;(5)往还原反应后出水加碱,使含镍废水呈碱性,然后沉淀;(6)将沉淀后得到的上清液调节pH后,用选择性螯合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后排放,采用芬顿法进行破络,仍然存在污泥分离不易,电解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效率低、对络合态的镍去除效果不佳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铝合金型材生产中含镍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3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