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02543.0 | 申请日: | 2022-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3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希吉;任瑞涛;李辉;姜楠楠;张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 |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G01N15/08;G01V5/10;G01V13/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兴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安孔川 | 
| 地址: | 056004 河北省邯郸市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中子 测井 刻度 装置 | ||
1.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刻度主体(1),以及设置在刻度主体(1)底部的移动架体;刻度主体(1)的中心位置贯穿设置有对中子测井仪进行刻度的刻度仓(11),刻度主体(1)内设有空腔室,空腔室内装有液体介质;
移动架体上设有用于对刻度主体(1)底部支撑的支撑组件(5),移动架体上还设有用于对刻度主体(1)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刻度主体(1)为圆筒型结构,刻度主体(1)的两端封闭设置形成用于装载液体介质的储存腔室,刻度主体(1)的顶端设有进水口(12),刻度主体(1)的底端设有出水口(13),出水口(13)处安装有泄水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刻度主体(1)的底端固设有多组固定支座(2),多组固定支座(2)平行设置,每组固定支座(2)的顶端均为弧形设置,固定支座(2)的顶端与刻度主体(1)的外壁对应贴合;
固定支座(2)的两侧外壁均向外延伸设有凸台(21),每个凸台(21)上均设有条形通孔(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移动架体包括支撑架(3)和支撑基座(4),支撑架(3)包括支撑底座(31),支撑底座(31)为方形结构,支撑底座(31)上固定设置有四组支撑杆(32),两组支撑杆(32)之间还固定设置有连接板(33);
每组支撑杆(32)的顶端均固定设置有顶板(34),支撑基座(4)对应固定设置在四组顶板(34)上;
支撑底座(31)的外壁上铰接有多组固定支脚(35),每组固定支脚(35)上均设有贯穿的固定孔(36),支撑底座(31)的底端还固定安装有多组万向轮(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基座(4)包括两组平行设置的横梁(41),每组横梁(41)上设有多组安装孔,横梁(41)通过螺栓对应安装在支撑架(3)的顶板(34)上,两组横梁(41)之间固定设置有多组连接梁(42),两组横梁(41)之间还设有多组支撑板(43),每组支撑板(43)的两端端部分别与横梁(41)固定连接,支撑板(43)的上表面还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支座(2)的容置槽(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组件(5)包括支撑辊轮组件一和支撑辊轮组件二,支撑辊轮组件一和支撑辊轮组件二之间形成用于放置刻度主体(1)的放置位;
支撑辊轮组件一包括多组等距离排列的支撑辊轮一(51),支撑辊轮一(51)通过垫块(52)固定设置在连接梁(42)的一端端部;
支撑辊轮组件二包括多组与支撑辊轮一(51)对称设置的支撑辊轮二(53),支撑辊轮二(53)与支撑辊轮一(51)结构相同,支撑辊轮二(53)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滑动支座(54),滑动支座(54)为C型结构,滑动支座(54)滑动设置在连接梁(42)上,连接梁(42)的侧壁上设有多组贯穿的调节孔(45),滑动支座(54)上设有与调节孔(45)对应的置位孔(55),滑动支座(54)通过长螺栓固定在连接梁(4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补偿中子测井仪刻度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组件(6)包括多个限位件(61),每两个限位件(61)为一组,每组限位件(61)分别固定设置在容置槽(44)的两侧,限位件(61)为限位螺栓,限位螺栓的螺帽固定设置在支撑板(43)上,限位螺栓的螺杆与凸台(21)上设有的条形通孔(22)对应设置,凸台(21)通过螺母固定设置在限位螺栓的螺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未经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254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