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房水引流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00402.5 | 申请日: | 202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刘西伟;张冰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乐普明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房水引流器,其包括沿径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引流管及环抱支撑所述两个引流管的支撑体,所述引流管沿轴向呈适应巩膜生理曲率的弧状弯曲,所述支撑体具有支撑在引流管弧状弯曲的内凹面的底部和从底部两侧分别延伸出的沿两个引流管彼此远离的外侧壁延伸的抱夹部。本发明采用并列设置两个具有中空通道的聚合物细径管作为引流管和环抱支撑所述引流管的支撑体结构设计,充分利用了聚合物管的柔韧性和支撑体的强韧性,提升周围组织与器械的相容性,能够持续维持较好的引流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水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青光眼的治疗中引流装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艾尔建的XEN引流管,为猪皮明胶经戊二醛交联制成,是进入我国唯一的内路入路经结膜下通路引流的MIGS手术产品,主要原理是用引流管直接连通前房和结膜下腔空腔,增加房水排出,来达到降低眼压的目的。
但目前尚无作用于脉络膜上腔,进行房水引流的商业化产品。虽然当下连通前房与脉络膜上腔行房水引流来降低眼压的相关器械并不多见,甚至早期一些案例也因各种原因未取得预期的效果。但该种降眼压机理的科学性是毫无置疑的,并且现有的数据显示其副作用较低。其治疗理念也不是对眼睛自带的房水循环通路进行改造,而是另立旁路,甚至同时还会带动原有通路的循环,对不同人种或青光眼疾患类型适应性更广,值得持续开发合适的器材,为广大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具个体化的选择。如CN 110913809A公开了一种青光眼引流器件,包括从远端轴向延申至近端的细长体,远端形成具有末端前缘的楔形,植入过程中该楔形能够促进穿透入并扩展脉络膜上腔的组织,植入后即细长体连通前房与脉络膜上腔,细长体至少一个通透的开口槽沟促使房水沿开口槽从前房流到脉络膜上腔,进而降低眼压,但是其采用柔性医用聚合材料制备而成,在使用过程中前端容易受到睫状肌的压迫而难以维持有效的支撑作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房水引流器,其通过连通前房与脉络膜上腔进行房水引流,从而降低眼压,适用于青光眼的治疗。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房水引流器,其包括沿径向并列设置的两个引流管及环抱支撑所述两个引流管的支撑体,所述引流管沿轴向呈适应巩膜生理曲率的弧状弯曲,所述支撑体具有支撑在引流管弧状弯曲的内凹面的底部和从底部两侧分别延伸出的夹臂形成的抱夹部,所述夹臂的内侧壁分别沿两个引流管彼此远离的外侧壁延伸。
进一步,所述两个引流管具有相同的径向和轴向尺寸。
进一步,所述两个引流管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支撑体采用医用惰性金属材料或医用惰性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优选地,两个引流管采用医用醋酸纤维素、医用聚丙烯腈、医用聚砜、医用聚甲基丙烯酸酯、医用聚醚砜、医用硅胶中的一种或多种制备而成;优选地,所述支撑体采用医用惰性金属材料包括医用纯钛、医用钛合金、医用不锈钢、医用锆、医用锆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而成;所述支撑体采用医用惰性高分子材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树脂、聚甲缩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备而成。
进一步,所述两个引流管的管壁具有亚微米级微孔。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的底部开设有一个或多个贯穿其厚度的分流孔。
进一步,所述抱夹部包括第一抱夹段、第二抱夹段和第三抱夹段,所述第一抱夹段抱夹在两个引流管的轴向头端,所述第三抱夹段抱夹在两个引流管的轴向中部,所述第二抱夹段抱夹在两个引流管的轴向尾端,第一抱夹段、第二抱夹段和第三抱夹段之间具有轴向间隙。
进一步,所述抱夹部具有第四抱夹段,所述第四抱夹段抱夹在两个引流管的轴向中部,所述第四抱夹段位于第二抱夹段和第三抱夹段之间;优选地,第一抱夹段、第二抱夹段、第三抱夹段和第四抱夹段沿轴向呈等距离间隔分布。
进一步,所述支撑体的底部背向引流管的一侧面上设有从头端向尾端轴向延伸的导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乐普明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乐普明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004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