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取代的吡咯并嘧啶化合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398650.0 | 申请日: | 202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212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曾燕群;黄龙;周广林;朱绪成;付海霞;牟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A61P35/00;A61P35/02;A61P19/02;A61P29/00;A61P25/00;A61P17/00;A61K31/5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吡咯 嘧啶 化合物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式(II)所示的吡咯并嘧啶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预防或治疗C‑Kit和/或PDGFR、特别是突变型C‑Kit和/或PDGFR介导的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化合物具有更优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临床用药顺应性更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代的吡咯并嘧啶化合物,以及其在预防和治疗C-Kit和/或PDGFR介导的疾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KIT属于原癌基因C-kit编码的III型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C-kit基因编码的kit蛋白由胞内的酪氨酸激酶区,跨膜区和带有配体结合位点胞外区构成,KIT受体与配体SCF(干细胞因子)结合后,通过形成二聚体,激活下游信号,包括Ras、Raf、MAPK通路等,最终活化细胞内的转录因子,从而调节基因表达、控制细胞生长和增殖。
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阻断酪氨酸蛋白激酶KIT受体的功能,从而抑制肿瘤的形成。已有研究证实,KIT突变的位置能影响肿瘤患者对伊马替尼的反应。KIT突变位于调控区即非酪氨酸酶结构区,使抑制剂能有效封闭酶位点,对伊马替尼的部分缓解率明显提高,平均生存期延长,病情进展缓慢。
如:胃肠间质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病理学研究证明激酶c-Kit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有效靶点,在细胞的转移和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过量表达与胃肠间质瘤密切相关。目前,伊马替尼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临床一线用药,但是长期用药后,有近80-85%患者产生耐药性,其中主要的耐药因素是因为C-Kit激酶发生耐药性突变,因此开发一种化合物用于抑制野生型c-Kit和突变型c-Kit是临床治疗非常急需的。
专利CN201810040590公开了一种C-Kit抑制剂及其应用,其公开的实施例化合物III对野生型c-Kit(WT)、和突变型c-Kit(D861V)及PDGFRα(D842V) 激酶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不仅对c-Kit野生型介导的疾病有治疗作用,对突变的c-Kit介导的疾病将同样有效,且效果较佳。但是,此化合物体内代谢较快,临床需要作用时间更长的C-Kit抑制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氘代的吡咯并嘧啶化合物,此化合物具有较大的半衰期,可用于预防和治疗C-Kit和/或PDGFR介导的疾病,包括胃肠道间质瘤、天狼疮、白血病、肥大细胞病、黑素瘤、精原细胞瘤、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病、渐冻症、多发性骨髓瘤和胰腺癌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下式(II)所示的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
其中,L1~L8至少有一个为氘,其余为氢;R1~R6至少有一个为氘,其余为氢。
进一步地,上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结构定义如下:
其中,R1~R3全为氢或者R4~R6全为氢;且L1~L8至少一个为氘,其余为氢。
更进一步地,上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结构如下:
或。
进一步地,上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结构如下:
或。
更进一步地,上述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或药学上可接受的盐,结构如下:
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施贝康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86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代的吡咯并嘧啶化合物及其应用
- 下一篇: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