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触控面板总成、车辆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97243.8 | 申请日: | 2022-04-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6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征;陈光;匡凌云;张崇鹏;吴秋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3K17/96 | 分类号: | H03K17/9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翔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960 | 代理人: | 白海佳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提供 多向 振动 反馈 按键 面板 总成 车辆 | ||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出了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配置有该触控按键的触控面板总成、以及配置有该触控面板总成的车辆。触控按键设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围裹体,利用围裹体固定、支撑触控按键板,并通过围裹体的形变为触控按键板的振动提供位移空间,使触摸按键能够响应用户不同触摸操作并对应执行包括水平X向、水平Y向、竖直Z向在内多个方向上的振动反馈;车辆配置有车载触控面板总成,车载触控面板总成配置有一个或多个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通过触控按键的振动反馈,在增强人机互动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触控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配置有该触控按键的触控面板总成、以及配置有该触控面板总成的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应用在汽车上的振动反馈触控面板结构,大都内置金属弹片并利用弹片传导振动(如公开号为“CN208722143U”的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一种触摸面板的振动反馈结构,以及公开号为“CN109976529A”的发明专利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于汽车装饰面板的触摸震动装置),这种触摸振动反馈技术仅能够为用户的触摸操作提供一个振动方向上的响应反馈,即水平向振动反馈或者竖直向振动反馈择一,且由于金属弹片形变方向特定,当面板水平或者竖直振动时,金属弹片无法同时在多个方向上提供均匀的阻尼,当振动方向变化时,用户感知到的振动反馈手感随之变化,导致用户难以快速感知及准确判断触控按键的触发状态,以上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触控开关面板的反馈响应机制的多样化以及个性化。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背景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触控按键板、支撑壳体及下壳体,触控按键板内侧设有触摸膜以及振动电机,触摸膜用以感知用户触摸操作输入,振动电机用以响应用户触摸操作并对应提供振动反馈,支撑壳体及下壳体构成的容置空间内置电路板,触摸膜、振动电机、电路板电性连接,触控按键板一体成型地配置有向支撑壳体一侧延伸的起柱,支撑壳体配置有数量、形状与起柱对应适配的通孔,起柱外侧设有由弹性材质制成的围裹体且触控按键板通过围裹体与支撑壳体通孔实现过盈装配,围裹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固定部以及稳接部,围裹体通过固定部弹性接合在支撑壳体通孔内侧,稳接部布设于固定部内侧且稳接部上端弹性接合于触控按键板,稳接部下端弹性接合于起柱底端设置的止挡环,止挡环相对起柱向外突出且宽度预设。
进一步地,围裹体由硅胶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固定部设置为圆柱形工件且相对于圆柱形工件外壁向外侧延伸设有二卡接环,二卡接环分对应弹性接合支撑壳体通孔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止挡环宽度至少大于稳接部宽度。
进一步地,稳接部为均匀布设在固定部内侧且竖直延伸设置的齿状支撑条,齿状缓冲条包括对应设置在固定部内壁的第一缓冲部以及相对于固定部两端向上方以及下方突出且具有预设长度的第二缓冲部,其中第一缓冲部用以提供水平向阻尼,第二缓冲部用以提供竖直向阻尼。
进一步地,第一缓冲部两两底部相接且向端部呈收缩状延伸,第二缓冲部自第一缓冲部相接面向上、下两端延伸且逐渐同比例缩小。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载触控面板总成,配置有可提供多向振动反馈的触控按键,振动电机为水平振动和/或竖直振动电机。
进一步地,触控按键板设有驾驶模式切换按键,在模式切换按键下方对应设有竖直振动电机以及水平振动电机,当电路板收到用户切换驾驶模式的指令时,控制振动电机为用户提供竖直Z向、水平X向、或水平Y向的振动反馈。
进一步地,触控按键板设有开关按键以及方向控制键,在开关按键下方对应设有竖直振动电机,于竖直振动电机两侧固定安装有二水平振动电机,当电路板收到用户按压开关按键的指令时,控制竖直振动电机执行垂直于触控按键板的竖直振动反馈,当电路板收到到用户调节方向控制键的指令时,则控制水平振动电机执行平行于触控按键板的对应方向上的水平振动反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72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