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92736.2 | 申请日: | 2022-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0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赖奕志;蔡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康律师事务所 11805 | 代理人: | 滕冲;梁挥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块 | ||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电路板;
多个发光元件,各该发光元件配置于该电路板上;
一均光装置,该均光装置位于该电路板上方,该均光装置包括一载体及一半穿反层,该半穿反层设置于该载体的一面并对应各该发光元件;以及
一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位于该均光装置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半穿反层具有多个调整穿反比例部位,各该调整穿反比例部位分别对应各该发光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半穿反层相邻于该光学单元,该半穿反层为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一整个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半穿反层相邻于该光学单元,该半穿反层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多个预定部位,该半穿反层具有多个保留部与多个移除部,各该保留部分别位于各该预定部位且对应各该发光元件,各该移除部分别位于各该保留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保留部为一圆形,各该保留部的一直径小于等于各该保留部间的一间距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范围,各该保留部的该直径大于该发光元件的1.5倍。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均光装置更包括多个半穿反层,各该半穿反层设置于该载体的二面,各该半穿反层分别位于该载体的该面且相邻于该光学单元、以及位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且相邻于各该发光元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半穿反层分别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多个预定部位以及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一整个表面。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半穿反层分别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一整个表面以及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一整个表面。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半穿反层分别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一整个表面以及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多个预定部位。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半穿反层分别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多个预定部位以及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多个预定部位,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各该半穿反层分别与各该发光元件一对一对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各该半穿反层分别与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各该半穿反层一对一对应。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于该载体的该面的各该半穿反层分别与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各该半穿反层相互交错配置。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该半穿反层为一穿透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设置于该载体的该另一面的该半穿反层的二侧端具有一铅垂线,该铅垂线与一Y轴位于同一轴线,该发光元件的侧端越过于该铅垂线,或者该发光元件位于各该铅垂线间的范围内。
1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发光元件的一发光角度为120度至150度范围。
1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半穿反层的反射率为上限值为98%至下限值为50%间,该半穿反层的穿透率为下限值为2%至上限值为50%间,该半穿反层的穿透率与反射率比例依照各该发光元件间的距离调整、或者是该半穿反层的穿透率与反射率比例依照该半穿反层与该发光元件间的高度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927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