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加热均温性电缆缠绕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84494.2 | 申请日: | 202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0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春;董丕键;谷文斌;万娱;李滨;王金光;李志杰;杨靖;潘晓栋;张凯;涂善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 主分类号: | H05B6/40 | 分类号: | H05B6/4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加热 均温性 电缆 缠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感应加热均温性电缆缠绕方法,属于局部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加热带宽度Wp;计算加热电源功率;确定电缆匝数N;确定电缆宽度B;确定电缆匝间距D;根据加热带宽度Wp,以及电缆匝数N、电缆宽度B及电缆匝间距D,将电缆缠绕在工件上形成感应线圈。本发明可以根据已知的热处理要求、材料参数、工艺参数等,计算得到感应线圈的参数,包括匝数、线圈宽度、匝中心间距,以便于工程中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局部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加热均温性电缆缠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能源设备逐渐向大型化、巨型化发展。在核电、石化、海工等领域,厚壁大直径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类工件在生产过程中常常要通过焊接工艺来进行制造,在焊接过程中,由于设备大型化导致拘束度大,容易在焊接部位产生残余应力,严重会导致变形甚至开裂。对焊接结构进行焊后热处理是降低残余应力的有效途径,目前由于大型化的发展,由于收到直径和长度的限制,采用分段整体热处理、总装合拢焊缝局部热处理的方式进行制造。对于局部热处理而言,温度均匀性是影响热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对于厚壁设备,传统热处理方式无法满足均温性要求。电磁感应加热作为新型热处理方式,具有清洁、经济节能、温度均匀性好等诸多优点,是大型厚壁设备局部热处理的理想热处理加热方式。要想实现大型化厚壁容器局部热处理的均温性,最关键问题是解决其电源的功率选择及电缆匝数、间距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但是,目前对于这些参数仅仅依托于工程经验,缺乏理论支持。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感应加热均温性电缆缠绕方法,通过把感应加热电源功率、电缆匝数、间距等关键参数拟合理论公式,提出了一种保证大型厚壁工件热处理均温性的感应电缆缠绕方法。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对能源需求量加大,设备向大型化、厚壁化发展,然而设备大型化导致需要现场组装、局部热处理,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局部热处理要求。电磁感应加热作为新型热处理方式,具有清洁、经济节能、易于自动化控制、温度均匀性好等诸多优点,极大程度解决了大型化厚壁容器局部热处理的控温精度的难题。
要想实现大型化厚壁容器局部热处理的均温性,最关键问题是解决其电源的功率选择及电缆匝数、间距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但是,目前对于这些参数仅仅依托于工程经验,缺乏理论支持,进行实际加热时往往需要提前实验和人工调整,效率较低;因此本发明拟结合理论公式,提出一种感应线圈缠绕方法。
CN111534680A公开了一种厚壁承压设备焊后局部感应热处理的加热均温方法,利用测温热电偶对厚壁筒体内壁和外壁温度进行监控,通过筒体内壁和外壁最大温差T和外壁圆周方向最大温差P控制加热区的温度均匀性,但是并没有涉及感应电缆的工程设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感应加热均温性电缆缠绕方法,设计合理,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感应加热均温性感应线圈缠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时,根据公式(1)计算加热带宽度Wp;
Wp=X·m·δ (1);
其中,m为系数,1m3;δ为工件壁厚;X为系数,6X8;
步骤2:计算加热电源功率,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根据公式(2),计算工件重量:
其中,M为工件需加热部分重量;r2为工件外径;r1为工件内径;ρ为工件密度;步骤2.2:根据公式(3),计算加热所需热量Q:
Q=cMΔT (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44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控生产用工件强度检测设备
- 下一篇:一种基于环形轰击阴极的微推进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