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家电配网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83502.1 | 申请日: | 202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97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帅明;郭杰;高冬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16/20 | 分类号: | H04W16/20;H04W12/06;H04W84/12;H04L41/082;H04L12/28;H04L67/12;G16Y40/30 |
代理公司: | 合肥洪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4 | 代理人: | 赵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家电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电配网系统及其方法,涉及家电配网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服务平台、手机APP和多个WiFi模块;手机APP通过预定的配网方式发现并连接整机WiFi模块传输数据;WiFi模块通过登录服务平台实现与手机APP的远程绑定。本发明通过修改手机APP发送配网数据包方式和WiFi模块接收数据包方式,在不改动云端的条件下,做到了一个产品多种配网WiFi模块共存的方案,在产品配网技术迭代升级优化时,可以直接替换新WiFi模块,而不需要再重新创建新产品型号进行匹配,极大的减少了厂商的操作,保留了产品的销售信息,避免因技术升级导致产品知名度和曝光度下降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电配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家电配网系统及其方法,解决了配网方式升级带来的产品状态无法共存的问题,实现一个产品ID可支持多种配网状态WiFi的目的。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家电产品智能化已经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产品开始出现在用户家庭中,家电物联网技术中与用户直接相关联的技术是有家电产品的配网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其中配网技术又包含两大模块,家电产品与服务平台、APP的连接及家电产品与服务平台产品信息的匹配关联。其中家电产品与服务平台、APP的连接确保用户可以正常通过手机APP实现对产品的远程控制,家电产品与服务平台产品信息的匹配关联确保用户可以在手机端获取到当前产品正常的功能控制和状态信息。
现有技术方案是:在服务平台存储所有智能产品信息,包含产品控制UI包、产品ID和产品配网方式,配网时,APP根据平台存储的配网方式去连接设备WiFi,并向WiFi模块传输路由器SSID和密码,WiFi模块接收到路由器SSID和密码后连接路由器,并携带自身的产品ID和设备ID登录服务平台完成注册,APP从根据设备ID从服务平台获取产品控制UI包后与设备完成绑定实现连接控制。由于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产品的配网方式也在不断变化进步,如果同一个产品ID前后存在多种配网方式的模组,则无法实现所有模组的正常配网,必须重新申请一个产品ID才可以使用,但这样不利于爆款产品的持续推广,也不利于厂商内部产品型号的把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家电配网系统及其方法,通过修改手机APP发送配网数据包方式和WiFi模块接收数据包方式,在不改动云端的条件下,做到了一个产品多种配网WiFi模块共存的方案,在产品配网技术迭代升级优化时,可以直接替换新WiFi模块,解决了现有的配网方式升级带来的产品状态无法共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智能家电配网系统,包括服务平台、手机APP和多个WiFi模块;
所述手机APP通过预定的配网方式发现并连接整机WiFi模块传输数据;所述WiFi模块通过登录服务平台实现与手机APP的远程绑定;
所述服务平台,用于存储所有智能产品新对应关系;
所述手机APP,用于启动查找设备指令,并发送所有支持的配网方式数据包到WiFi模块;
多个所述WiFi模块,用于接收配网数据包后,回送应答数据包至手机APP;
所述手机APP在接收到应答数据包后,根据回送应答数据包确定采用配网的方式,根据数据包内容进行设备连接完成路由器SSID和密码发送,然后到服务平台等待WiFi模块设备接入进行绑定。
本发明为一种智能家电配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在服务平台存储所有智能设备信息的对应关系;
步骤S2:手机APP启动查找设备时,同时发送所有支持的配网方式数据包;
步骤S3:WiFi模块收到当前模组所支持的配网方式数据包后,发送应答数据包命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美菱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35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