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两地通讯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383501.7 | 申请日: | 202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4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慧;柳磊;蒙克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L67/025;H04L67/06;H04L67/1074;H04W28/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 地址: | 2100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适于 南极 天文 保障 平台 两地 通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两地通讯方法,由南极本地主动发起任务,任务并行运行、相互独立;南极本地对上传的各项数据分类,不同类别的数据上传相互独立,采用各自固定周期发起任务,限制每次任务最大执行时间,限制每类数据在各自流量周期内的最大流量;本地主动发起控制命令下载任务,下载完成所有远程控制命令后休息固定时间,再主动发起下一次控制命令下载任务的方式;指定文件上传下载任务采用固定周期发起任务,限制每次任务最大执行时间的通讯策略。本发明能够实现南极天文保障平台南极本地和远程监控服务器之间的两地通讯,保证两地通讯的畅通,尽可能及时地传送平台运行的必要信息,是平台的长期可靠运行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南极区域的通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两地通讯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极天文保障平台为在南极Dome A进行天文观测提供能源动力、通信和数据传输,以及观测设备运行环境保障。由于Dome A极特殊极严酷的地理环境,南极天文保障平台每年只能由南极考察队进行为期二十天左右的设备维护,其余时间都处于长期无人值守无人维护运行状态,而南极天文保障平台又是天文观测设备的基础保障平台,因此其持续稳定可靠的能源动力是保证平台及天文仪器设备在高原极寒、低气压环境下长期和可靠自主运行的关键。
平台处于长期无人值守运行的状态,出于实时监控的需要,平台有向国内传输数据的需求,国内远程控制要求能够及时顺畅地传输控制命令到南极本地平台。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环境,南极天文平台与国内的控制端不能通过常规的以太网等通信手段实现信息交互,目前只能通过铱星实现两端之间的通讯。铱星终端pilot的传输能力有限,目前的最大传输速度是128Kb/s,且信号时断时续,经常出现一段时间通讯无法接通的情况。在通讯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可靠的两地交互通讯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是远程实时监控平台运行状态的必要前提,是平台长期可靠运行的重要基础。对于极端通讯条件下两地通讯,目前采用的方案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中,本地自主监测并控制平台运行状态,按照一定规律主动发回报警信息和监控数据,收到人工远程监控平台的指令时,能够答复指令并上传下载指定的文件,这种方式在本地突发大量报警信息或者铱星通讯质量很低的情况下,容易造成铱星通道堵塞,人工远程监控平台无法发送指令至南极本地平台,这是极其危险的,缺失了远程人工干预的手段,极大的增加了平台运行的风险;第二种方法,人工远程监控平台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主动发起查询数据和报警信息的要求,对监控人员的要求高,反应滞后。
由于南极保障平台通讯手段和维护周期的特殊性,其所需要的稳定性和流畅性远远超过其他任何通讯场景,发送数据又具有明显的特殊场景特征,现有通讯场景中采用的通讯方法均无法适用,亟需提出一种适用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通讯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两地通讯方法,能够在南极天文保障平台长期无人值守无人维护运行、通讯带宽极窄且通讯质量不稳定的条件下,自动同步南极本地和远程监控服务器端的数据,实现南极天文保障平台南极本地和远程监控服务器之间的两地通讯,保证两地通讯的畅通,尽可能及时地传送平台运行的必要信息,是平台的长期可靠运行的基础。
为达成上述目的,结合图1,本发明提出一种适于南极天文保障平台的两地通讯方法,所述两地通讯方法包括:
S1,依据数据功能将南极本地自动发起的数据分为若干类,其中,数据功能类型包括报警类型、监控类型和消息类型;针对每类数据,结合时效性要求设置一个或多个子类,新的数据报文存储至对应的子类本地存储目录;
S2,获取步骤S1中所有子类数据的数据属性,根据预设的设置规则,设置每个子类数据的上传参数,按照设置的上传参数对所有子类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加入各子类的传输任务列表,将处理后的数据在对应的设定时间点依次发送至服务器端存储目录;所述上传参数包括传输周期、传输周期传输时长上限;
S3,设置远程控制指令下载间歇周期;南极本地主动查询是否有新的远程控制指令报文需要接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未经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835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翻盖插销的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功能的防控防疫健康小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