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375502.7 | 申请日: | 2022-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9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谢卓廷;胡嘉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李晓林 |
地址: | 51025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体 速率 精准 测定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及方法,包括玻璃瓶和对玻璃瓶进行密封的橡胶塞,玻璃瓶设有三个并且每个玻璃瓶上均设有橡胶塞,橡胶塞上设有开孔并且开孔内插入有BRT管的端部,玻璃瓶通过BRT管两两连通,BRT管之间连接有一个蠕动泵。首先将橡胶塞打孔,用于插入BRT管,保证BRT管垂直方向插入,根据长进短出的原则,使用BRT管插入三个橡胶塞并将橡胶塞相互连接,在BRT管与橡胶塞的连接处用玻璃胶密封并进行气密性检验,然后将BRT管与蠕动泵相连接,通过虹吸的方法,将采集并保存完好的样品放入三个玻璃瓶,其中两个玻璃瓶盖上圆台形橡胶塞,另一个玻璃瓶用穿孔橡胶塞进行密封,穿孔橡胶塞在孔内插入溶解氧探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耗氧速率测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自然水体中的溶解氧对维持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至关重要,也是描述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水体溶解氧降低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态后果,当水体处于低氧(DO≤4mg/L)状态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与生长会受到影响;当水体处于贫氧(DO≤3mg/L)状态时,某些贝类与鱼类无法生存;而水体缺氧(DO≤2mg/L)会导致大部分水生生物死亡。
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过程包括呼吸作用、有机物降解作用、硝化作用,以及底泥耗氧等,呼吸作用和硝化作用成为湖泊、河口及海洋重要的消耗过程,呼吸作用和硝化作用的主体是水中的微生物,微生物浓度与水体中的营养盐密不可分,现有研究表明,体积浓度为0.1%的氯化汞溶液能够起到杀菌效果,预实验表明,在样品中加入15ml的0.1%(v/v)氯化汞溶液时,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当烯丙基硫脲的浓度达到82umol/L时,可显著抑制或完全抑制硝化作用,因此,测定呼吸作用和硝化作用速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现有技术中的测定方式是在密闭的培养瓶中,通过使用溶解氧探头记录水体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从而计算出水体好氧速率,该方法的不足在于:一、只能测出水体的总耗氧速率,无法分别测出硝化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具体贡献;二、无法在还原水体流动状态下进行测定,引起误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装置,包括玻璃瓶和对玻璃瓶进行密封的橡胶塞,所述玻璃瓶设有三个并且每个玻璃瓶上均设有橡胶塞,所述橡胶塞上设有开孔并且开孔内插入有 BRT管的端部,所述玻璃瓶通过BRT管两两连通,所述BRT管之间连接有一个蠕动泵。
优选的,所述橡胶塞包括两个圆台形橡胶塞和一个穿孔橡胶塞,穿孔橡胶塞的孔内插入有溶解氧探头。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体耗氧速率的精准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设置实验组一,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橡胶塞打孔,用于插入BRT 管,保证BRT管垂直方向插入,根据长进短出的原则,使用BRT管插入三个橡胶塞并将橡胶塞相互连接,在BRT管与橡胶塞的连接处用玻璃胶密封并进行气密性检验,然后将BRT管与蠕动泵相连接,通过虹吸的方法,将采集并保存完好的样品放入三个玻璃瓶,其中两个玻璃瓶盖上圆台形橡胶塞,另一个玻璃瓶用穿孔橡胶塞进行密封,穿孔橡胶塞在孔内插入溶解氧探头,并用玻璃胶对橡胶塞与玻璃瓶瓶口接触的边缘以及溶解氧探头与橡胶塞接触的边缘进行密封,最后用锡纸将玻璃瓶瓶身包裹,防止透光,并放入恒温箱中;
步骤2、设置实验组二,具体方法如下:在样品中加入硝化抑制剂(烯丙基硫脲),使其浓度为100mg/L,其余操作与步骤1相同;
步骤3、设置对照组一,具体方法如下:在样品中加入0.1%的氯化汞溶液进行杀菌,其余操作与步骤1相同;
步骤4、通过溶解氧探头测定0-48h内的溶解氧数值;
步骤5、计算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55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