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73646.9 | 申请日: | 202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724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建;钱且奇;张晓君;姜姿妍;周一凡;朱鑫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7/02 | 分类号: | C12N7/02;A01N63/40;A01P1/00;A23K10/18;A23K50/80;C02F3/34;C12R1/9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凡纳滨 对虾 溶血 弧菌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的方法。本发明利用双层平板法,将副溶血弧菌JGB080708‑1作为宿主,从养殖池水中分离出副溶血弧菌噬菌体Vp‑PV1。噬菌体Vp‑PV1效价高达8.9×109pfu/mL,防治副溶血弧菌JGB080708‑1效果显著,对于治疗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病害和开发噬菌体微生态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副溶血弧菌作为一种嗜温嗜盐及兼性厌氧革兰阴性短杆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近海岸的海水以及海底沉积物中。该细菌是造成鱼贝虾蟹等海水养殖动物暴发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可感染石斑鱼、文蛤、凡纳滨对虾、三疣梭子蟹等多种水产动物,对海水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水产养殖生产中仍主要通过抗菌药物及消毒剂等化学药物防治弧菌引起的疾病,然而滥用化学药物会造成诸多问题,如细菌产生耐药性,养殖水环境微生态遭到破坏等,而且药物残留还会带来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水产养殖中亟需寻找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用以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高密度养殖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频发,其中细菌性疾病更是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抗生素是目前的主流抗菌手段,但其大规模滥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不仅在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中产生问题,还危机到水产品的安全及人类公共安全。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绿色的抗生素替代品用以防控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迫在眉睫。
噬菌体作为一种能够进入细菌体内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以及引起细菌致死的微生物,其抗菌机理为“吸附-侵入-增殖-成熟-释放”,受到侵染的病原菌裂解释放出更多的子代噬菌体去侵染更多的病原菌,直到有害菌彻底杀灭。噬菌体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水产养殖业防治细菌性疾病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病的方法,所述方法可被用于防治副溶血弧菌感染导致的疾病,且解决致病菌耐药性而导致用药无效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治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的方法,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水为采集样品,离心后用微孔滤膜过滤上清液;将滤液、宿主菌菌悬液和2216E液体培养基混合后放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培养后重复上述离心、过滤操作,收集滤液为噬菌体原液;采用双层平板法对噬菌体进行分离,挑取透明噬菌斑进行纯化,重复若干次直至噬菌斑大小基本一致,得到防治凡纳滨对虾副溶血弧菌的噬菌体。
进一步的,在12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
进一步的,将滤液、宿主菌菌悬液和2216E液体培养基混合后放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h。
进一步的,将副溶血弧菌接种在含有2%Nacl的5ml肉汤培养基中,37℃、150r/min转速条件下恒温过夜培养。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水体消毒方法,在水体中添加上述的噬菌体。
进一步的,处理温度为40~60℃。
进一步的,处理pH为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凡纳滨对虾饲料,所述饲料中添加上述的噬菌体。
进一步的,按照体积与质量比为5%的添加量,将噬菌体与饲料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736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料带步距送料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卧式液压榨油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