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369572.1 | 申请日: | 2022-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583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 发明(设计)人: | 万东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万敬和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43/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曾敬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工程 接地 及其 埋设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包括接地桩本体,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尖锥端,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内腔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功能筒组件,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该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通过活塞、加固齿以及折叠气囊的配合,将接地桩本体埋入地下后,通过向十字型活塞筒内部充入大量气体,增大十字型活塞筒内部压强,从而推动加固齿使其插入泥土中,加强接地桩本体与土地之间连接的紧固性,避免出现松动情况,通过衔接环和环形刮刀的配合,当加固齿因工作需要被吸进十字型活塞筒内时,环形刮刀可将其表面粘附的泥土及时刮除,避免将泥土带进十字型活塞筒内造成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
背景技术
20世纪以后,电能的生产主要靠火电厂、水电站和核电站。有条件的地方还利用潮汐、地热和风能来发电。电能的输送和分配主要通过高、低压交流电力网络来实现。作为输电工程技术发展的方向,其重点是研究特高压(100万伏以上)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技术,形成更大的电力网络;同时还要研究超导体电能输送的技术问题。20世纪出现的大型电力系统将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诸环节综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中空间跨度最广、时间协调严格、层次分工极复杂的实体工程系统。
现有的电力工程用接地桩被埋入地下后,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因此容易从地下被拉出,进而影响接地之后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接地桩上缺乏能与土地紧固连接的结构,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实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解决了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因此容易从地下被拉出,进而影响接地之后的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接地桩上缺乏能与土地紧固连接的结构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及其埋设方法,包括接地桩本体,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尖锥端,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内腔从上到下均匀设置有若干功能筒组件,每个所述功能筒组件均包括十字型活塞筒,所述十字型活塞筒的内部均匀滑动连接有四个活塞,四个所述活塞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加固齿,所述十字型活塞筒的内腔中部上下壁均固定设置有挡框,所述接地桩本体的侧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与十字型活塞筒内部相连通的通孔,每个通孔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清刮环组件,所述清刮环组件包括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环形刮刀,所述接地桩本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踩踏充气囊组件,所述踩踏充气囊组件包括折叠气囊,所述折叠气囊的底部中间固定设置有贯穿接地桩本体内部的充气管,所述折叠气囊的底部右侧固定设置有进气端。
优选的,所述十字型活塞筒与接地桩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齿贯穿对应环形刮刀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充气管的底部贯穿每个十字型活塞筒使其之间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充气管与进气端的内部均固定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折叠气囊的顶部固定设置有脚踏板,所述接地桩本体的顶部左右两侧与脚踏板的底部之间均通过弹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外部上端固定套设有衔接环,所述衔接环的顶部均匀固定设置有四个限位座。
优选的,四个所述限位座的内部均卡接有连接柱,四个所述连接柱的顶部之间固定设置有下压板。
优选的,所述接地桩本体的前端上部固定设置有与充气管内部相连通的抽气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用接地桩的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敲接地桩:将连接柱插接进对应的限位座内部,然后寻找到一处合适的土地,利用外部的工具敲击下压板,将接地桩本体敲至土地中,敲击到适合高度,然后将连接柱从限位座中向上拔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万敬和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万敬和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369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